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01-02

团队负责人: 高琪

团队其他成员:

研学设计: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近日,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根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节内容,开展“迎接70年 诵读新思想”活动。 本期研学活动的主题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代表高琪博士与20余名学生共同学习,通过教师领学、学生诵读、师生互动等形式,为青年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要走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不日新者必日退”,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坚持守正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技术支持: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