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资讯荟萃

雄安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至250万人
时间: 作者: 未知 来源:北京青年报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要。
思路
提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
“凸”字形的格局,“九经九纬”“左祖右社”的考究……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先进的理念,体现着中华风格、首都气派。然而,21世纪的北京,虽前所未有繁华,却面临“大城市病”的种种困扰。如何在时代的演进中焕发出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正在快速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破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题从而推动协同发展?
2013年5月,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指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同年8月,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他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他考察北京市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
在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是重中之重。而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构想也逐渐浮出水面。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习近平在考察北京时的讲话高屋建瓴。
习近平指出,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基本都用“跳出去”建新城的办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习近平强调,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
201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框架》批示指出:“目前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较大,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大差距,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经过不断思考,在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人口密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设新城问题。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习近平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他再次强调,要深入研究论证新城问题,可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城。2015年6月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集中承载地”成为了“新区”的代名词。
选址
政治局常委会同意定名“雄安新区”
选择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区,这个地方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近容易连成一片,达不到疏解目的;太远则难以接受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不能更好地承接和转移非首都功能。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明确提出,研究考虑在北京之外建新城的思路;此后,在不同场合他多次提出在河北合适地方建设一座新城。由此,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就成为现实要求。
2015年2月,选址工作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研究论证设立集中承载地有关工作,各有关方面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科学论证:
——本着认真、谨慎、科学、民主的原则,新区选址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对集中承载地规划选址进行多地点多方案比选,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多个回合讨论研究;
——由16位顶尖级专家组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多个选址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召开10多次会议听取河北省及规划组的汇报;
——河北省组织省内多个部门,持续进行多轮研究,谋划提交多个选址方案;
——初步方案经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讨论,意见反馈给河北省。河北省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专家咨询委员会再次实地考察,并听取河北省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方面意见。方案经修订,再次上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开会讨论;
——2016年2月29日,国务院举行专题会议研究集中承载地的相关问题。
“雄县—容城—安新”这一方案在几个方案比选中逐步得到确认,最终脱颖而出。
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确定了新区规划选址,同意定名为“雄安新区”。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审议《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雄安新区”首次出现在汇报稿的标题之中。
“这件事确实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检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到规划中的雄安新区考察时,对这里的区位、人口密度、自然条件等表示满意。他说,这个地方选得好,在这里建新城,不会过多打扰当地人的生活,涉及搬迁量少,能快速起步见到效果。
规划
以“人”谋篇布局 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
水城共融犹如江南水乡,大量管廊地下藏,地底通道汽车穿梭忙,行人休闲走在马路上,街道两边传统特色建筑分外亮堂,河水穿城流淌,森林公园空气清新舒畅,被绿树隔离带包围的白洋淀碧波荡漾……徐匡迪院士这样描述未来雄安新区美丽如画的模样,崭新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发展空间让人无限向往。
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
在大王镇小王营村,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极目远眺。这里就是规划中的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在谋划设立雄安新区的数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按照习近平要求,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正会同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河北省委省政府等抓紧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等。
新区将借鉴国际经验,组织国内国际一流规划人才进行城市设计,细致严谨地做好单体建筑设计,特别是细节设计,建成标杆工程,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典范。“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同时在建筑上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元素,在建设过程当中要精雕细琢,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筑,留下千年传承。”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说。
按照规划,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至250万人口。新区的建设,将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充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社会事业,配套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提高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雄安新区将制定全新的住房政策,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表示,国家将在这里探索全新的房地产改革道路,控制房地产价格,保障民众住房需求。从2016年6月开始,雄安新区规划区域内,已逐步实行房屋等不动产、规划、土地、项目、户籍的冻结,为筹建新区做准备。
户籍改革、医疗改革、公共服务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管理规则和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将是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
3年后的2020年,一个新城的雏形将初步显现。雄安新区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5年后的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时与京津冀主要城市联系进一步紧密,与北京中心城区错位发展,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成,新区核心区基本建成;
13年后的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显露活力,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闻名遐迩的城市新星。本版文并图/新华社  图片制作/沙楠
雄安新区
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充裕,正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
——区位优势。地处华北平原,一马平川。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105公里、105公里、155公里、30公里。
——交通便捷。雄安新区东至大广高速、京九铁路,南至保沧高速,西至京港澳高速、京广客专,北至荣乌高速、津保铁路等交通干线。基本形成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的半小时通勤圈。同时具备空港优势,距离北京新机场约55公里,完全可以满足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需要。
——生态良好。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九河下梢,汇集成淀,星罗棋布的苇田,摇船入淀,但见浩渺烟波,苍苍芦苇,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华北江南”。
——开发度低。雄安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核心区所辖人口尚不到10万人,仅相当于北京的一个社区。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充裕且可塑性强,具备一定的城市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