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资讯荟萃

上海长宁区五老志愿者关爱青少年,20年不间断
时间: 作者: 记者:谢卫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辰辰与栾竹君结下了忘年交。
当时,辰辰只有9岁,父亲曾因盗窃被判刑,母亲是外来嫂,家庭收入仅两千元出头,生活非常困难。小学三年级的她,功课在班上倒数,对陌生人有很强的畏惧感。退休企业干部栾竹君主动与她结对,一伴就是7年。
栾竹君先从文化补习入手帮助孩子。在街道团工委帮助下,请到东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从此,每逢星期天她就带着小辰辰到东华大学参加文化补习。一年后,小辰辰学习上的“红灯”一个个关闭了。到了辰辰五年级,大学生志愿者毕业了,缺少了辅导,她的英语成绩下降很快。于是,栾竹君又忙里忙外,请来了另一位关爱员:中科院上海分院75岁的研究生导师崔丽英。两位老人为小辰辰一起分析原因,制定补习方案,从严寒到酷暑,每个周日上午2个小时补习从不间断。终于,小辰辰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顺利上了初中预备班。
这两位老人都是“长宁区关工委关爱工作团”团员,这个团建立于1995年4月。团员由“五老”组成: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
老同志们每年与20余名服刑、回归社会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结对,截至去年底,累计结对130余人次,先后有120位关工委“五老”关爱员参与志愿服务,其中七名老同志与孩子已结对六年,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0年来,关爱团不断拓展、延伸、发展。成员从最初的几位老同志发展到1000多人的骨干队伍;同时,关爱对象不断扩大,由服刑的长宁区少年犯,发展到结对帮教外来打工的未成年犯和关爱服刑人员及刑释回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疾等特困家庭子女。
针对特殊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和需求,20年间,关爱团着力在送温暖、解困惑、启心志、助圆梦上下功夫。其中,老同志们累计结对帮教未成年犯125人,已回归社会116人。其中受到表扬、立功而提前释放回归社会的有71人,占61%。
汪绍兰是东华大学一名离休干部,1989年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1995年她还和老伴一起参加了区关协的社会帮教志愿者小组。20年来,她先后在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和社区与16名失足少年结对帮教,尽心配合“未管所”帮助未成年犯悔过自新。
今年,汪绍兰89岁了,区关工委同志考虑到她年事已高,劝她不要再结对了。她说,自己身体尚可,还能为关心下一代做些事,要求继续结对帮教,为特殊青少年再献余生。
自2004年起,长宁区关工委还成立了“五老”义务监督志愿者队伍,配合文化执法部门,开展了“文化市场卫士行动”。至2014年底,关工委系统有“五老”监督员257名。近5年来,“五老”网吧监督员每年巡查网吧16000余次。他们走街串巷,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经营性网吧,举报黑网吧和赌博机房,维护校园周边环境,防止更多青少年沉迷网络。
甘把余生献后生,这正是“长宁区关工委关爱工作团”1000多位“五老”志愿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