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伊鑫:《看见》实践感悟

  • 时间: 2018-11-22
  • 作者: 索伊鑫
  • 来源: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们组拍摄的微电影作品,名为《看见》。主要讲述的是身边人“看见”的各种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以及唯利主义的社会现象。目的是唤起人们的道德意识,弘扬公平正义,爱护公共财物,互相尊重的良好社会风气。
作为我们组的组长,我对每位成员进行了分工,包括拍摄人员、后期人员、剧本设计人员和最后总结人员。在我们拍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很认真。令我难忘的是,我们拍摄的一个场景竟然引起一位路过者的共鸣,她表示,平时也会遇到这种不好的现象,所以看到我们在拍关于这种现象的视频,便走过来跟我们聊了起来。她很认同我们能选取这样的题材与话题,这样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我们选取学习生活中经典的片段,目的就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一起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图书馆和自习室私自占座现象、小黄车占用现象,不仅体现出人们缺乏公共物品共有意识,缺乏公平正义精神,还体现出一种唯利主义的不良风气;银行排队不遵守规则的现象,体现出对规则意识的淡漠,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谅解。虽然在《思修》课程里我们已经知道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但能够通过微电影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相信会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应从基本的小事做起,培养高尚的道德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多一点这种意识,带动其他人一起努力,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祖国会更加强大。

版权所有 © 2016 - 2020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