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英:《橄榄绿》个人总结

  • 时间: 2019-12-27
  • 作者: 李超英
  • 来源: 未知
拍摄成片,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作为新闻报道员,不论拍摄或是运用软件制片算是我两年军旅中颇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然而,此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依旧使我收获良多。
起初选择拍摄微电影这个大方向时我便拍定拍摄军旅题材,《橄榄绿》这部作品算是我对于自己两年军旅生涯的一个回顾与缅怀。这部作品使我在上第一堂课便和老师商量过的,因为当时虽然确定了大的方向但却并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指导老师刘青老师提议我们可以去网上看看相关优秀作品,找到一个切入点再以展开。由于这部作品由我亲自主刀,所以我担任了这部作品的导演、编剧、摄影指导、主演、后期制作包括我们组每个人提交的总结审查等各项工作。
一、剧本创作
电影不能忽略的是剧本,假如在剧本上草草了事,当你在拍摄过程中才发现剧本的漏洞,那弥补的难度就是很大的,最坏的情况就是前边部分的拍摄全部白费,所以这次剧本创作所花的时间,和拍摄后期的时间不相上下。关于这次剧本创作,起初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关于一群士兵执行任务发生在火车上的一系列故事。但是由于拍摄条件所限我只能根据我们现有情况修改多次。虽然艰辛,但收获是有的,谈及剧本,不得不提的一个方面就是拍摄场地。在拍摄场地的选取上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为了拍摄方便我将拍摄地点由列车内改到候车室内。关于这一点我早早的电话联系过保定站和保定东站,相关人员的解答都不是很明晰相关规定。在考试结束后剧本修改完成的第二天我们整个剧组带上设备前往了保定火车站。为了确定下拍摄是否能被准许,我提供了退伍证和学生证向相关人员说明我们的来意,由相关人员带我们到保定火车站二楼相关宣传办公室,得到确认任何在车站进行的拍摄活动都需向上级相关单位报批审核。火车站明确无法进行拍摄后,我又电联了汽车站相关单位,得到的结果无法确定。最后我和摄影商讨决定在学校新食堂三楼进行场景模拟拍摄。
二、关于演员
剧本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选取演员,演员是一个影片成功的“灵魂”。开拍前除了对于整个剧本剧情的构思外,我也大致将片头和片尾构思完全。考试完当天下午趁着有一部分人还未离校,我先带上我们组的摄影人员去找了我们河北大学退伍生协会的一部分成员现行录制片尾部分。将每个人分四条进行拍摄,由于每个镜头分开拍所以通过率较高基本一条都能通过。开拍第三天确定好拍摄地点后,我们开始了剧情的拍摄。一个好的演员可以决定一个影片的好坏,所以在此的前一天晚上,为了让大家熟悉剧本保证第二天的通过率,我发动全宿舍在宿舍里进行了全剧模拟拍摄。
三、关于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方面在整体剪片的时候,整个剧本的底片拼剪交由我们摄像宋文哲负责。由于整个组初次拍摄。很多角度方面还掌握的不到位,看到第一次粗剪的片子时我觉得相当尴尬。然后我给宋文哲说了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让他重新拼剪。和他商定八月中旬左右交给我。在此期间我将之前部队的素材和退伍生的素材整理出来,一帧一帧的制作了我们的片头和片尾。再收到摄像传给我的底片时,比第一次粗剪要好了很多。但是很多细节方面依然没有注意到,由于必须在20号前上交,所以我自己连着几天熬夜把摄影的底片做了几处更改,然后将所有片段整理出来,最后终于在21号零点之前成片上传。越是忙碌充实的假期收获越是丰盛。
实践课程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部作品无论最终效果是否达到水平,我很是珍惜这段拍片的记忆,虽然拍摄和后期阶段都遇到各种困难,直到最后,都坚持着,每个剧组人员都是不易,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只要大家有一个原则,大家之所以和我合作,是因为你相信我的决定,有歧义的地方大家都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但大家最后我会尊重我的决定。因为每个人都是剧组的一份子,没有团队精神的组员,无论去哪里,都是无用的,这段时光学到很多那是必须的,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版权所有 © 2016 - 2020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京ICP证130369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