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认为“免疫护照”未必靠谱

生物伦理学家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评论表示,“免疫护照”——发给曾患过新冠肺炎(COVID-19)并且据推测对COVID-19免疫之人的证书,未必“靠谱”,其制造的问题也许会比它解决的问题还多。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4月就发出警告,不要颁发所谓“免疫护照”,因为不能保证其准确性。他们指出:

2020-06-03

德国:拟培育“迷你肺”研究新冠病毒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为了在最自然的条件下研究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细节情况,德国科学家正在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肺部类器官,他们希望用这些类器官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进程,从而确定抗病毒物质。 这一项目名为“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类器官的分析”,简称Organsars,由波鸿鲁尔大学副教授托尔斯滕·穆

2020-06-03

俄罗斯:研发出鼻内滴入式新冠疫苗

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的“矢量”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马克修托夫称,该中心已于5月21日研发出一款鼻内滴入式新冠病毒疫苗。 马克修托夫表示,该中心从研发的6款疫苗中选择了最具潜力的3款疫苗准备于6月底进行临床试验。其中一款建立在肽抗原体基础上的疫苗,不仅在功能起

2020-06-03

如果再次出现疫情,我们该如何应对?张伯礼、李兰娟回应

“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对全国的抗疫做一个认真总结,我觉得这个意见非常重要。”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特别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反复强调,有关方面要重视对前段时间的抗疫工作进行总结,以应对下一次疫情的到来。 为了更好应对

2020-06-02

面对疫情大考,疫苗研发亟须集体发力

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庄严宣布,使得中国疫苗人感到了更大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一种重组腺病毒载体

2020-06-02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血清存在独特分子变化

我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又有新发现。 科技日报记者5月31日从西湖大学了解到,最近,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研究员带领的蛋白质组大数据实验室,与合作团队一起对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和代谢物分子进行了系统检测。 他们发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独特的分子变化,并找到了一系

2020-06-02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研讨会举办

光明网讯 5月30日下午,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协主办,以“凝聚合作共识 共同应对挑战”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哈桑,世界卫生组织荣誉

2020-06-02

张文宏:疫情防控离不开科技支撑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 今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今年的活动中将颁发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今年的全国创新争先奖将在首届表彰基础上,专门设立两个新的类别,将分别对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目前,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拟表彰对象名单已

2020-06-01

张文宏分享“上海经验”:早诊、早治、多学科协作

光明网讯(记者张蕃 蔡琳)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名单公布,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海方案”最主要的经验是如何在3000万人口的城市里面,最终把病人控制在只有几百例;第二个经验是在国家制定的方案基础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