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礼仪涵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新时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了包括阅兵和群众花车游行等在内的一系列盛大庆典,从形式和内容上强化了大国崛起的国家形象,同时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这一系列庆典是国家礼仪的重要形式。 礼仪是宣…

2019-10-17

永葆爱国精神 奋斗成就梦想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用“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爱国斗志,激励有志青年发愤图强。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期间特别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流淌、绵延不绝,在时代的场域里扎根…

2019-10-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并取得辉煌成就的7…

2019-10-15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主线。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把握科学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刻认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互…

2019-10-14

新中国70年坚定道路自信的学理阐释

作者简介:韩庆祥,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兼科研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值得从学理上加以厘清和总结的,应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新中国70年来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才能抓住根本,才能做到理论彻底。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及其深层底色,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逻辑及其历史经…

2019-10-12

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命题的理论自觉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为原初的经典信息,那么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则是把原初信息内化自身,有意识有目的地发展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理论形态。在经典话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上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推动马…

2019-09-09

弘扬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

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诞辰120周年。方志敏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民族英雄,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值得永远铭记、永远讴歌。 英雄是巍然屹立的柱石脊梁,是永久奋斗的精神指引。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深切缅怀方志敏的英雄事迹,弘扬“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宝贵精神,激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战胜艰难…

2019-08-28

照亮革命道路 发展道路 复兴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2019-08-27

颜晓峰: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显著进步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变化的科学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2019-08-13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