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科基地
学科管理
建设学术话语体系须从中国实践的源头汲取活水
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准和创新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就须拥有自己的根基、灵魂和品性,而这一切都要表现为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习 [详细]
坚守初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既往的奋斗历程,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现实追求,都表明初心与爱国主义有密切关联。成立伊始就萌生初 [详细]
坚持马院姓“马”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是我国哲 [详细]
反思历史 立足实践 着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 [详细]
首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人民大学举办
11月15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逸夫会堂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哲学院教授陈先达在开幕式 [详细]
共8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页 5/页1 转到第
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看齐意识
作为党的思想理论的宣讲者和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工作,其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指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并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 [详细]
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获奖名单公布
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上海市教育工会、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历时四天,于8月31日闭幕。 [详细]
兰州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 (试行)
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合格,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技能扎实,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 [详细]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北大、清华、人大三校考察交流
为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6月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行30人分别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学习调研和友好交流。 [详细]
北京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招生简章
为帮助在职人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进而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北京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研修班。 [详细]
共8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页 5/页1 转到第
山东高校思政研究会获首批“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基地”命名
12月29日召开的全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暨工作交流会上,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获全省首批“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基地”命名。 [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1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申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这是我校第一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详细]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魏梦佳)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10日在京举行。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的400多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受邀参加,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展,以及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展开研讨。 [详细]
北京大学召开“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会
2015年3月14日,“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吴志攀、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主持。 [详细]
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12月8日上午,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大学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签约共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详细]
共8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页 5/页1 转到第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特制定本计划。 [详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三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过十年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材、教师、教法、教研、教点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 [详细]
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都前所未有,我们要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详细]
共8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页 5/页1 转到第

评论

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低头族”现象越来越突出: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专注于低头玩手机、低头看课外书、低头睡觉……怎样使大学生回归课堂,让“低头族”抬头,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是信息化时代给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强化自身的三种力量,增强教学效果,即牵引力、感染
浏览量( 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及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既令人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一定要树立“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
浏览量( 0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比“进课堂、进教材”更难的是“进头脑”,进头脑先要“走心”。要学生真心叫好,思政课教师必须用心改进教学。信息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的表达途径必须多元化、有贴近性,要主动适应青年学生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新的“包装”。
浏览量( 0
2004年1月,中央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至今已逾十年。作为一名80后,这十年间,我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转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边80后同行们大多也经历了这样的人生历程。今年春节期间,自己利用朋友聚会、QQ群、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形式与大家一起讨论马工程
浏览量( 0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起激烈交火。最近的舆论形势就说明了这一点。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高校这个阵地一定要守好。否则,别人的碉堡,就会建在我们的阵地上,这不是危言耸听,香港就是明证。
浏览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