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历大革命惨痛失败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严酷的形势下,进行了创建根据地、开展苏维埃革命的伟大斗争,用生命和鲜血铸成了光荣的苏区精神。风云虽已远去,精神历久弥新。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苏区精神依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仍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 苏区精神…
近年来,贫困地区在脱贫实践中普遍建立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地方产业链背后的利益链和责任链相脱节,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时有发生,个别地区还出现了“一发了之”“一分了之”“一股了之”等问题。评价贫困治理成效,既要着眼贫困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否得到提升,也要从生产关系入手,考察生产力发展成果是否真正掌握在贫困人口手中。贫困…
过去40多年,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中国从一个比较封闭的经贸小国变成一个经贸大国,从依靠初级产品参与全球分工变成依靠制成品参与全球分工,这是历史性的跨越。如今,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形势。基于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采取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简单地说,新形势就是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我们面临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都发…
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体现。当前,我们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此关键阶段,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战的双重任务交叠,科学思维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增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脱贫攻坚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局是运用科学思维的首要…
贫困与贫困治理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后发国家如何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这是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关注的话题。后发国家一般都是“贫穷国家”,表现为国家实力不足,百姓生活贫困。所以,说到底,后发国家的总任务就是要“脱贫”,实现“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国家走上了“脱贫”道路,塑造了“发展型国家”经验的不同版本。既重发展,又重治理。中国作…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创新型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只有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政治理论学说、生态经济理论学…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社区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元和最深厚的支撑点,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专门来到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区创建和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同社区志愿者代表亲切交谈。金…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的根本要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公开地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公而忘私,能够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又指出,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其实就告诉了我们新时代我国发挥制度优势的着力点。 首先,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