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湖北籍马院同学网上读书,战“疫”不误学业
时间: 作者: 未知 来源: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疫情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湖北籍21位同学的学业、学习和生活。学院安排了湖北籍同学的导师、导师组与同学们给以直接的指导,战疫期间不误学业。
湖北籍同学人自己也组织了起来,同学们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组织些读书、学习。为了更好服务同学们的读书活动,周泉、陈婷、黄敏、杨玉文、彭逸飞等几位同学还组成了秘书处,就读书活动积极谋划、组织,提供书目,搜集资料,协调读书讨论时间,整理讨论成果等。大家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战疫之中,做到战疫期间不误学业,积极服从和配合学校和学院的相关工作安排。
2020.2.3下午2点-3点半,读书小组就《论犹太人问题》展开了学习;学习由2017级博士生周泉主持。
一、活动准备。
活动开始前,微信群内发送了文本原文及先关的几篇文献资料供大家阅读,主持人介绍了文本背景,并提出了五个问题供大家思考:1、《论犹太人问题》的主题是什么?2、政治解放及其局限?3、通向人类解放的道路是什么?4、《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论性质?5、马克思是反犹主义者吗?
二、会议记实
活动开始后,大家围绕这六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对于第一个问题,周泉指出:《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文本,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通过批判鲍威尔政治解放,提出了人的解放的问题,这就是《论犹太人问题》的主题。接着同学们围绕人的解放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指出,人的解放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实现人的解放。
对于第二个问题,周泉指出,鲍威尔等人认为德国不可调和的宗教信仰阻碍了犹太人的解放,要实现犹太人的解放,就要在德国实现宗教改革,使犹太人和基督徒放弃宗教信仰,让政治成为纯粹的政治,这样犹太人就拥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和自由。马克思指出,对于德国来说鲍威尔的政治解放是一个历史进步,但是,马克思认为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平等,政治上的平等将成为空谈。政治解放并不是真正人的解放,政治解放只是实现了人的形式自由,而非真正的自由。最终导致人们过着双重的生活:天国的生活与尘世的生活。
同时,同学们就人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区别、何谓纯粹政治、鲍威尔的立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于第三个问题,周泉指出,在《论犹太人问题》文本中,虽然马克思没有提出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但是他看到了犹太人问题的症结隐藏在市民社会中,这为他日后转向市民社会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对于第四个问题,周泉指出,有学者认为因为此时马克思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无产阶级理论,所以此时马克思理论还不成熟。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马克思已经看到的人的解放的需要。
对于第五个问题,周泉总结了学术界在马克思对犹太人的态度问题上的以下4种观点:马克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犹主义者;马克思对犹太人有极其强烈的“自我怨恨”情绪;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马克思无所谓反犹或者亲犹。
三、会后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读书活动的几位同学总结了这次活动的经验及教训,及时了解了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反馈,并对接下来的读书活动进行了更加清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