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谢琳:抗“疫”战场上的一颗“螺丝钉”
2.唐遂成:战“疫”,老兵再出征
3.国际驰援:战“疫”后方,九州动容
4.黄晓艳:尽我所能的“红薯妹妹”
5.哈药集团:抗击疫情,义不容辞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你倾其所有,你昼夜兼程,你竭尽所能,你想跑在疫情的前面,只为山河永固,人间皆安!致敬,铁肩担道义的侠者!
抗“疫”战场上的一颗“螺丝钉”
疫情面前,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逆行而上的普通人。
谢琳是信泰云链为数不多的货运女司机,运输行业中的女性本来就少,能开大货车的女司机更是凤毛麟角。为了迅速把抗疫物资从上海送到武汉,900公里15小时的路程,谢琳喝了8包咖啡驱赶疲劳,“结果到了第二天,两个眼睛还是瞪得大大的,怎么都睡不着。”谢琳当成个笑话在回忆,朴实的女司机浑然不觉,这背后藏着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带着一身的疲惫卸完医疗物资,一位小医生送给她一盒温热的盒饭。……七、八、九、十!打开盒饭,谢琳看到里面竟塞了足足10颗牛肉丸子。小医生说:“猜到您一路上没吃一口热乎菜,没什么可以谢您的,我把我午饭里的牛肉都给您了。”谢琳知道,把牛肉丸子全给了自己,这位医生当天的午餐除了白饭就只剩下花菜了。“那时,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值了。别说开货车,就是让我拉板车去送医疗物资,我也愿意!”捧着饭盒,谢琳把饭菜都吃了,一粒米都不舍得浪费。在口罩的遮挡下,谢琳不知道这位医生她是谁?但她知道:“武汉虽然经历着灾难,但这场灾难让人心更齐,让整座城市更加温暖。”
谢琳和小医生都是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是抗疫战场上的一颗颗“螺丝钉”,正在筑起疫情防控的生命线!
(龙职思政部张丽艳编撰,来源于人民日报)
战“疫“,老兵再出征
本应颐养天年的87岁退伍老兵唐遂成,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经历过上甘岭战役,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大典上接受过毛主席的检阅。如今,面对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在“疫情就是命令”的召唤下,一腔热血、功勋卓著的老兵又站了出来。
最近,湖北老河口防疫指挥部收到一笔特殊捐赠,老兵唐遂成带来了2万个医用外科口罩,捐赠给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公安民警,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战士,我有义务为政府减轻负担,为人民服务,做点应该做的事情!”
老兵不老,有战必回!这是唐老内心的信念,更是所有退伍老兵的铁血精神。在党中央“全国一盘棋”的统筹部署下,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会“迎来旭日谱新篇”!
(龙职思政部张丽艳编撰,来源于新华网)
战“疫”后方,九州动容
大“疫”之下,必有大义。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无数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令九州动容。截至目前,中国得到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鼎力支持。
俄罗斯提供“硬核”捐助,空运23吨医疗物资。日本官方和民间不遗余力,送来的不仅有口罩、防护服,还有立意高远的古诗,松山芭蕾舞团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穿旗袍的募捐女孩火遍全网;正遭受27年来最严重蝗灾的巴基斯坦调集全国公立医院所有库存支援中国,坚定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续写“巴铁”佳话;来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科摩罗,倾全国之力将100欧元(折合人民币760元左右)的捐款交到中国大使馆,为“礼轻情义重”做了最好的注解……。无论是倾其所有的慷慨,千里驰援的相助,还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温暖,每一点支持,每一份情谊,我们都铭记在心。
国有界,爱无疆。一舱舱异国的物资,一声声温情的话语,一段段真诚的问候,一句句有力的加油,支持中国抗疫,合作战胜病魔。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此时此刻,面对灾难,为中国,为世界,为了共同的命运。
(龙职思政部刁宁宁编撰,来源于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
尽我所能的“红薯妹妹”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袭。黄晓艳得知疫情形势严峻,湖北人民物资紧缺等情况时,决定将自己全部库存的25吨优质有机红薯驰援武汉。从四川到武汉山高路远、风餐露宿,从装车到运送,一个弱女子满怀感恩之情把十几车物资送到了武汉人民手中。
黄晓艳是四川资阳一个普通农家女孩,因带领村民种有机红薯致富而被称为“红薯妹妹”,并成立红薯专业合作社。2008年那场大地震时,她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高中生,目睹了一座城市化为瓦砾,经历了亲人朋友间生死离别,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及灾后重建,是全国人民无私的爱和驰援抚慰了她心灵上的恐惧和伤痛。“我们四川地震的时候,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帮助,现在是时候报恩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执子之手,共渡时艰。共同面对疫情,这是中华儿女心连心的写照!
(龙职思政部周敏编撰,来源于人民日报)
抗击疫情 义不容辞
跑赢生产线,守护生命线。在看到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物资供应极度紧张、四处求购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未果后,哈药集团主动向省政府请缨,利用部分药品生产的洁净厂房转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以解医疗一线的燃眉之急。
自2月1日起改造到2月10日,一条日均生产3万只医用N95级口罩、2万只医用外科口罩、600套防护服的生产线正式投产,实现黑龙江省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产能“零突破”。
铁肩担道义,国企在行动。今年春节,哈尔滨街道是宁静的,在哈药却是一片繁忙景象。面对严峻的疫情,从大年初二开始,哈药集团旗下的中药二厂、哈药生物和三精制药相继开工,加班加点生产三精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注射用胸腺法新等对新型冠状肺炎有预防抑制作用的药品,与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击疫情。
1月23日,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药品;1月25日,捐赠的200万元药品于抵达武汉;同日为省红十字会捐赠的13.56万元药品已送达黑龙江省传染病院;1月26日向哈尔滨市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药品;2月2日捐献价值657万元、累计1335件救援药品……所有捐赠药品均具有治疗或预防病毒作用。
据统计,哈药驰援武汉的医疗物资高达一个亿!捐款捐药如此“大方”的哈药,2019年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8%到90%。即便如此,哈药人依然表示:将持续关注抗击疫情的药品及物资所需,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确保药品和急需物资供应,共克时艰,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争,完成国有企业的担当。
(龙职思政部宋艳华编撰,来源于新华网和国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