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疫情大课堂上好战“疫”思政课
时间: 作者: 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面对2020年初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疫情防控作为教育大课堂,将疫情和灾难作为最鲜活的教材,注重利用开学第一课讲好“春天的故事”,将新学期的思政课打造成为了铸魂育人的“战疫”金课。
一、在课程建设上,做好先行者。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既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鲜活感人的素材,同时也提出了崭新的工作要求。为此,在疫情发生之初,学校党委就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的立德树人意识,率先筹划和安排疫情防控时期的思政课建设。党委书记邢勇、校长刘荣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大思政课教师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做好讲话精神“三进”工作。在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后,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同志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疫情阻击战中所蕴含的鲜活资源和思政元素,及时梳理总结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确保把在疫情阻击战中形成的抗疫精神全面有效融入到新学期的思政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作用。
二、在工作安排上,谱好主旋律。
通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看到了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感受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体悟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认识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强大优势。对此,该校以疫情防控为契机,致力于把开学第一课打造成为爱国主义和价值引领的一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单位协同作战,选调精兵强将,统筹策划,精心编排,先后推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图说春天的故事”、“同心战‘役’”、“在战疫中学习与成长”等四个专题教育内容,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先后推出52期。对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做担使命、保安康的“守护者”,宅其身、抱道行的“修行者”,不出游、游必有方的“识途者”;对于厚植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大学生争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在教育引导上,画好同心圆。
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带领中国人民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这生动体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为此,该校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加强政策解读和教育引领,在线上、线下连续推出或讲解了《乱云飞渡仍从容——深刻认识党中央应对疫情的决策部署》、《风卷红旗过大关——硬核河南硬在哪儿》、《敢叫日月换新天——从疫情防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寓道理与情理于一体,及时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地联防联控措施与成效贯穿其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坚定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打赢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
四、在内容形式上,奏响交响乐。
为充分利用疫情大课堂,上好战“疫”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网络中心多次沟通研讨,提出了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开展好五个方面的教育,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敬畏自然、热爱生命教育,增强责任、强化担当教育,培养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等。在疫情之初,该校就通过微信迅速推出16个宣传教育专题。疫情持续期间,又以“图说春天的故事”形式相继推出了“最坚强的领导”、“最硬核的宣传”、“最平凡的人物”等15期主题宣传。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推文以图文并茂的风格、深入浅出的道理、趣味十足的语言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点赞。在线上教学中,该院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综合运用学习通、雨课堂、微助教等教学手段,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资源传递、直播教学等,做到了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教师通过“网络面对面”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党中央应对疫情的决策部署,正确理解和把握做好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在疫情阻击战中焕发出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五、在舆情引领上,打好清醒剂。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各种媒介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舆论风起云涌,各种消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敌对势力借机歪曲事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对此很多师生既有焦虑、恐惧心理,也催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和不满言行。早在疫情发生之初,该校就敏锐注意到这个现象,党委组织部、团委先后印发《致全校广大共产党员的倡议书》《致全校广大团员青年的倡议书》,要求全校党员和师生提升站位,严守纪律,相信科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在网络、朋友圈、微信群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消息,坚决维护社会和学校大局稳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葛晨光教授还编发了《玉宇澄清万埃——疫情防控中谣言的产生、危害及应对》,并线上授课,采用大量的事实说理,以生动的语言、深刻的分析、妥善的应对,给广大师生打了一针明辨是非的清醒剂,上了一堂谣言防控课。这些做法和措施有效在学校筑起了一道抵制谣言传播的坚固防线。
六、在言传身教上,做好引领人。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千万句说教。寒假腊月二十九才回老家过年的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葛晨光教授大年初二即赶回学院坚守岗位,制订方案,督查落实,并为大学生开设了《借问瘟君欲何往——历史上重大疫情概况及防控启示》等专题。40余名思政课教师踊跃报名争当防疫志愿者,积极参与学校和当地乡村、社区安排的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思政课教师郑丽伟为开展好实践教学,每天修改学生的实践教学报告到深夜,并及时选编20余篇优秀作品推送到微信公众号。王燕玲、刘琴两位教师的父亲在疫情防控期间先后去世,悲痛之余,他们仍不忘职责和纪律,坚持不设灵堂、不待客人、就地火化,并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和志愿服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言传身教诠释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风采。在教师的影响和带动下,该校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利用医学专业优势请缨到当地医院看护病人,成为防控一线最美的逆行者;有的通过印制宣传单、标语及制作微视频、抖音等,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的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站岗执勤、巡逻排查、测温消毒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上了青春中最真实、最生动、最难忘的一堂思政课。
由于该校在疫情防控中对思政课教学谋划超前,部署到位,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中宣部学习强国、河南教育宣传网、南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为经验典型予以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