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战“疫”||爱国主义教育:同心抗疫·共筑中国梦
时间: 作者: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贯彻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指示要求,积极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工作规程》,激励新时代东电学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将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党支部开展“思政战“疫”——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
今天,由思政课教师陶美庆为您主讲爱国主义教育开学第一课《同心抗疫·共筑中国梦》。

 
文字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陶美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在新学期即将开始教学工作之时,我在家中和大家一起“同心抗疫,共筑中国梦”。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讲,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让人憧憬和期待,我们期待2020年的到来。
我们忘不了全国人民在电视机或收音机前等待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年贺词的样子,但2020年似乎却有那么一些不友好。突发疫情冲淡了年的喜庆,全国人民为了战“疫”,为了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停下了出行的脚步,宅在家中的我们也应更多的去思考和沉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回望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历史上长期位居领先地位。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败、无能,使昔日的泱泱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为了挽救民族于危难,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仆后继,接续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谈到“复兴”,绝不仅仅是要重现旧日荣光,更多的是希望悠远的中华文明、睿智的中华民族、大气的中国人民能够以独立、自信的姿态告诉世界:中国人民可以团结一心,披荆斩棘;中华民族虽久经磨难却一路热血前进,越战越勇。
因为创造过辉煌,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因为历经过苦难,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百年传承,今日到我!
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要不断思考:我们应如何奋力实现中国梦?我认为在新时代,在当前疫情的考验下,实现中国梦的坚实路径仍然也必然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教学目录
1.走中国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并在新的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的道路。
近日,罗马尼亚主流媒体《自由报》刊登了罗马尼亚籍驻华新闻工作者尼娜的长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为防控疫情,中国千百年来的风俗说放手就能放手;大人孩子不再走亲串友、不再旅游度假,一夜之间变成了不出门的“宅男宅女”;人们在调侃中自我隔离,在微信上晒美食,发表情,用微笑告诉世界,中国人从不悲观和恐慌。”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淡定?因为中国人民始终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始终相信自己的党。
 一个号召:春节全民不出门!振臂一呼,成千上万医务人员奔赴同一座城市!一声动员,几天建成一所医院!万众一心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试问哪个国家能做到?只有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做到了!这是中国道路的优势,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其中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等,这些优势在这次全民抗击疫情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不是坦途,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才是最基本的方法。
2.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有人问,中国怎么始终有有这么大一股劲头,怎么都击不垮?
《左传·昭公四年》有云:“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
寓意:多难兴邦!
中国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百年苦难辉煌,在一段段艰辛历程中,中国人民先后锻造了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
这些精神力量凝心聚力,将奋勇向前的坚定意志镌刻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骨子里,薪火相传。
鲁迅先生曾经动情地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已是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逆行”至疫区,率团队夜以继日科研攻关;白衣天使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按下红手印,义无反顾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热血出征;普通建筑工人听说要建设“火神”、“雷神”,逆行来到武汉参与建设,得到的报酬拿来捐赠;疫情检查站的老大爷在大雪中依然坚守岗位,寸步不离.....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这就是中国精神的缩影,用共同的信念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无坚不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更需要薪火相传的中国精神。
3.凝聚中国力量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为人民,人民战争靠人民,人民立场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
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曾系统阐述了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邓小平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力量就是中国力量。
古语有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同心协契的豪情仗义。
无论是网民口中的医界“四大天王”齐聚武汉,还是黑龙江数以千吨计的优质大米、山东数以百吨计的新鲜蔬菜以及全国各地的丰富物资都在火速运往湖北各地;无论是海外华人华侨购买医疗防护物资运回国内,还是放弃原订单优先保障疫区医用防护物资供应的普通企业人.....都在为打赢这场“战役”而贡献力量。
 2020年2月11日,人民日报的一篇《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不知湿了多少人的眼眶,他们都是平凡的中国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不平凡的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成为海内外社交平台持续关注的热点。面对“火神”、“雷神”的快速建设,有境外网民评价称:“不敢相信!这要是在美国得花5年”。这就是中国力量,是每一个中国人汇聚起来的中国洪流,势不可挡!
任正非曾说过:“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在战“疫”期间我们特别需要这样的语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诚如钟南山院士含泪说出的:“有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疫情面前00后大学生们一夜长大,在为防控疫情奔波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你们可爱的身影。你们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积极申请成为家乡抗击疫情执勤点的志愿者,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为各自所在家乡的科学防控贡献了自己朝阳一般温暖的力量。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担当则国家有希望。未来三十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三十年。你们是中流砥柱,将经历和见证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期待能在春暖花开的东电校园里和大家重逢,那时的大家一定带着沉淀了的思想、磨砺了的意志,开足了马力,准备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属于你们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