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云端,以学战“疫”: 马院第一周在线教学掠影
时间: 作者: 北科大马院官微 来源:北科大马院官微
一场重大疫情,使2020年春季的教学以史无前例的特殊方式开启。一直以来,马院承担着全校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学生共计10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科技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以及部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课程理论性强、学生覆盖面广、班级规模以100人左右的中大班居多。本学期,马院开展线上教学的本科生讲台共计122个,研究生讲台18个。如何切实有效地落实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如何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让学生做课程的“忠粉”?如何让学生从线上教学中收获知识与成长?如何让云端成为教学相长的契机和桥梁?
1、备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线上教学对于教师的直播设备、依托平台、教学方案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开学2周前,各课程组的老师们就开始踏上了“内外兼修”的备战旅程。
(1)平台要强
早在学校公布线上教学补助方案之前,各课程组的老师们就开始纷纷购置电脑、摄像头、激光笔、补光灯、小音箱、升降办公桌等线上教学设备,或因地制宜,或改造升级,打造个性化的“直播间”,同时熟悉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优学院、EV录屏等各种直播软件,定制自己的直播教学套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张北根老师在测试新设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强光美老师的“美播间”
(2)课程要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张北根老师在测试新设备 
与专业课程不一样,思政课的线上教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主要依托慕课进行。近几年,思政课的慕课建设进展迅速,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思政课的慕课门类齐全,学校众多。精品慕课哪家强?当然不能找蓝翔。为此,各课程组分别试听各大高校的慕课,优选国家级精品慕课,同时,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课程组自身的教学实际。而学院自主开发的慕课,也根据疫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势与政策”第八季上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平台增加了“直播”功能
 
 
(3)方案要实
学生看慕课了,老师干什么?学生有没有看慕课,老师怎么知道?学生学习慕课的效果,老师怎样考评?慕课教学既不是偷工减料,更不是放任自流,必须落实落细,充分考虑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在学院在线教学工作组的指导下,各课程组反复研讨,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慕课 + 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优学院 + 班级微信群”的综合教学方案,并且对1-6周的教学安排进行了细致的设计。
刘莉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伦理学》,综合采用慕课、雨课堂、微信群、腾讯会议等方式,灵活开展线上教学。
 
  
 
2、明志: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学”
开学之际,张欢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的一封信,经由同学们的转发后流传开来,深深感动了数千贝壳学子。
 
 
 
除了张欢老师,各课程组的老师们都在以他们独有的方式深情召唤自己的学生:以学明志,相遇可期。
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的王赟鹏老师写给学生们的小诗:
最好的战疫,是学习
最好的战疫,是学习
——写给即将开学的你
 
这个假期,不同往昔
贝壳们无法回到美丽的校园
共赴我们上课的约定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
 
这个假期,不该忘记
“四大天团”的硬核相遇
“三山镇毒”的豪迈壮举
还有让你热泪盈眶的凡人点滴
千里驰援,众志成城,共同书写中国奇迹
 
或许,你已厌倦了史上最漫长的假期
或许,你已忘记了蓝天下的自由呼吸
或许,你早已把上课的渴盼寄托于手机
此时,我们来一场线上教学真是合情合理
 
十七年前,我也曾在疫情中封闭
十七年后,你也会同样相信
苦难与信念会成为民族前行的动力
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
现在最好的战疫,是学习
 
(王赟鹏于2020年2月17日)
 
3、笃行: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APP怎么下,投票在哪里,红包如何发,哪个平台更流畅,美颜开关在哪里,出镜着装穿什么,背景没有书柜怎么办,摄像头开还是不开……在学校紧急培训和仓促演习的日子里,课程组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有这样的紧张而活泼的交流,大家都在朝着“二十八线主播”的方向进发。
尽管经过了紧锣密鼓的培训,做好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但是当软件一开,大幕拉起,大家还是免不了一阵手忙脚乱,于是,“劫后余生”的老师们顾不得休息,纷纷发来战报。
 
 

 

开学第一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四位老师进行了“首秀”,当天晚上,课程组就紧急召开会议,总结经验。

首先,做好学前调查,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其次,做好学中引导,确保教学欢乐有序。与急慌忙乱的老师们比起来,被线上教学密集轰炸的学生们更“难”。有人在线哭诉网卡进不去课堂,有人抱怨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猝不及防,更多的是无数条内心戏借着弹幕在狂飙和释放,让对着空气讲得口干舌燥的老师们差点迷失方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拿出马院教师的秘笈(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理论素养),以及点名、红包、加分、鸡腿 等偏方。恰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的许慎老师所说:“迎战网速的日子里,学生比老师更想早日开学。”
最后,做好学后反馈,确保教学不断完善。 
郭蔚然老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的教学反馈
4、致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最终目的都是格物致知,教学相长。正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老师们即便有千般为难,仍然勇敢地跳出“舒适区”,追随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并且坚持不降质量,不减深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海没有捷径,唯有读书。疫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贝壳们,别愣着,上梯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马晓燕老师开出的部分书单截图
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贝壳们纵使有万种吐槽,仍然热烈地给每一位老师撒花、比心,用他们独有的鬼马语言和神仙操作,让线上的学习空间一片欢乐,生机盎然。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线上课堂和微信群聊里,学生观看慕课视频后的热烈讨论,让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的姜佳莹老师彻底放松下来,第一时间就向学院同仁分享自己的喜悦和体会,并且在一周教学寄语里这样写道:
课堂上的热烈氛围,让我倍感意外,那些活跃的文字讨论更令我欣喜,隔着屏幕溢出的青春气息化时空于无形。面对的是这样一群有趣的青年人,真好!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这个“静”指的是心界的空灵,不是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以另外一种形式完成学习计划,并依然呈现出如此积极的热忱,依然可以有那么多有趣的语言,依然可以打趣老师,调侃同学,甚至也还是“争论不休”,但这就是青年人应该有的样子吧,积极向上,又如此有趣。
我们习惯了站在忙碌的潮流中,时常忘了自己出发时是想去哪里,想要收获什么。但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有趣的心灵,在忙碌时能够拥有内心的丰盈;在困顿时能够拥有智慧的光明;在静寂时能够感受“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愿你们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一直有趣。
5、问思:战“疫”终有尽,云端应无期
举国上下,勠力同心。春暖花开日,战“疫”胜利时。
相信疫情结束后,马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不会随之结束。线上教学不是网络直播技术的简单运用,更不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直接搬到线上。因此,在实践中,各课程组已经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了基于资源的问题式教学、基于情景的案例式教学法、基于任务的驱动式教学等等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为了让学生们真正受益,老师们逐渐从最初的惶惑、排斥、懵圈等情绪中走出来,开始积极思考并主动实践线上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组魏佳老师的这段体悟即是见证。
线上课堂的开启,把讲台移到了云端,虚拟的课堂里,我们通过语音、弹幕、讨论区时时都能感受到网络那端学生跃动的思维。这些信息通过网络课堂的专业数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图就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应该说,相较之传统课堂教学,这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有它的独特优势。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应用,我想等我们回归到日常教学后,每个教师都一定会有很多对信息化教学的思考。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我们将迎来一个格外美好的春天。                                                                                                                                                                                                                    ——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