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马院开展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反响热烈
时间: 作者: 张孟 来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为落实教育部党组疫情防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筹备,积极做好线上思政课教学各项工作,在新学期第一周开展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第一课;部分师生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企业疫情防控的生产中,反响热烈。
一、备课研讨,集思广益筹备在线教学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筹备在线教学第一课,充分运用视频会议软件,集思广益做好在线教学第一课的研讨会和集体备课会。一是深入学习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包括:《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好职业院校在线教学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5 号)、《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通知》(粤教防组〔2020〕6号)、《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课教学组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工作规程》的通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备一堂课”(第四期)在线视频实时会议,“疫情之下思政课老师如何备课及概论课备课重难点”在线公益培训,《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方案》。二是因地制宜制定部门工作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因地制宜,结合思政课特点,先后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初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开学第一周有关工作的安排通知》,内容包括组建在线教学保障团队;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线教学督导组;各教研室主任制订本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围绕课程标准根据在线学习的特点重新组织教学,提前准备好2-4周的网络学习资源,做好持续到4月的准备;开展异步线上学习,布置学习任务、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等。三是开展线上教学设计与召开视频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设计与召开视频研讨会,研讨组建课程团队、重构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评价方式等,强调要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这一主线,在既定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将疫情防控内容贯穿教学,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组织管理上,教师在课前应通过学习平台、微信、QQ等渠道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动员,课前做好教学组织工作,确保学生参课率。四是教研室结合不同课程组织线上集体备课。学生是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下开展自主、自由的线上自学,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质量和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教研室按照“一课一策”要求组织教师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教研室深入研究在疫情背景下与思政课内容相结合的在线教学案例,并要求教师在第一个教学周期内要统计好线上第一课学生参与人数、学生开展交流、研讨、答疑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确保学生参与率。教师需对学生交流、研讨、答疑、作业完成的内容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学生学习的深入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020年2月21日马院开展两场线上培训)
(2020年2月17日马院开展线上视频研讨会议)
二、深度融合,设计制作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教学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战“疫”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制作了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在线教学资源。该专题内容包括六个板块:战疫防疫、深度观察、经典案例、自学课件、专题测验、互动专区。这一专题线上教学设计的特点:一是突出“导学任务单”。明确本次线上第一课的学习目标,细化学习任务,检验学习效果等。二是深度融合思政课教材内容。例如“深度观察”、“经典案例”两个板块,“广东省大学生开学第一课”的视频,深度融合思政课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治国、坚定四个自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具体内容。三是广泛应用多种学习方法。设计制作的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教学资源基于SPOC的线上教学,广泛应用项目任务驱动、案例引导、问题导向等互动课程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大数据成就多元评价方案。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教学资源的设计融合学生学习行为+测评+讨论留言+互动答疑等在内的完整的多元评价方案,结合学习平台大数据分析以及定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教学资源目录)
 
(大数据形成的多元评价方案)
三、注重实效,开展线上授课教学质量督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乐学在线”和其他在线课程平台,利用线上慕课和各类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因课制宜采取多样方式,开展线上教学、组织线上讨论、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布置在线作业,进行线上测验等学习考核;充分利用学习行为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开展线上授课教学质量督导。
一是实施前的多平台运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多种信息技术平台的特点,充分运用超星学习通、乐学在线、课堂派、学习强国等技术平台和信息内容,实施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第一课教学。二是实施中的团队督导。在实施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第一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教学效果,开展线上授课教学质量督导,建立包括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二级督导组成的教学工作督导团队,通过教学周志、“乐学在线”管理平台等途径,督导教学开展情况,并定期抽查在线教学情况,包括异步线上教学准备情况,查看教师在线时长、上传学习资源、作业布置及批改以及线上答疑辅导情况等,对线上教学期间教学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汇总院系教师的教学周志并开展诊断反馈。三是实施后的总结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将针对主要问题,最迟于第3周再召开集体备课会,专题研究第1次课线上教学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学生反响,在战“疫”中强化使命担当
从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第一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党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的英明决策、对于亿万万同胞战“疫”的众志成城、对于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等反响热烈,以此为主题开展讨论,深入思考,积极发言,在线课堂气氛活跃。有学生更为深刻的留言说,通过线上“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第一课的学习,不仅加强了防疫意识,更重要的是给大学生上了意义深刻的“三堂课”:即爱国主义教育课、规则意识培育课和明辨是非求真课。
一是大学生的防疫知识得到丰富,防疫意识得到加强。在“战疫防疫”板块中,我们设计了3个任务点,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阅读或观看完成教学内容。目前未发现学生有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的情况。大学生防疫意识的加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的体现,有助于我们赢得战“疫”的胜利。
二是增强了大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在“深度观察”板块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设计了5个方面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战“疫”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其观察分析能力。从大学生的网络留言来看,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的教学效果已经达到。
三是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其使命担当。在“经典案例”模块中,我们精心设计展示了大量图文案例和微视频案例,学生通过完成阅读时长和任务点,结合学生的讨论留言和答疑情况,让学生不再困惑,坚信中国会在考验中变得更加强大,明白了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获得了勇于担当前行的力量。
(学生线上讨论留言的截图)
五、知行合一,多种形式助力疫情防控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体现在教与学,还落实到了行动中。一是教师助力企业恢复产能。2月初,东莞职业技术学院10多名教师积极响应东莞市科技局号召,主动请战进驻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助力医疗物质厂商组建生产线、恢复产能。他们帮助企业改善工艺、提高产能,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俯下身段、深入一线,甘当技术工人角色。二是学生志愿者支援口罩生产。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口罩小分队”,目前有8名学生支援东莞市的口罩生产厂家,帮助他们进行机器调试和产品检验,在抗击疫情的大后方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用行动践行青年工匠精神。另有12名志愿者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准备投入生产一线。三是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19名教师党员奉献爱心,积极捐款用于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等,资助因患新冠肺炎而遇到生活困难的群众和因患新冠肺炎而去世的群众,慰问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牺牲的干部群众家属等。这些一系列知行合一的鲜活事例,又进一步转化成在线“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的教学案例,不断激励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大师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最终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