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各大高校用专业优势助力抗“疫” 阻击战
时间: 作者: 未知 来源:学习强国(思政与德育)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一边全力抗疫防疫,一边逐步有序地开展了生产复工。而在首都的各大高校里,不少科研团队积极发挥专业力量与科研优势,教师与学生主动出击,为打赢抗疫“阻击战”贡献力量。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科研团队将实验室变为抗疫“战场”
在今年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惠文教授及团队,在结合2003年非典疫情的状态评估和预测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团队收集和分析了COVID-19的公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规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对除湖北以外的全国各地区的抗“疫”阶段做出判断和预测,提出了疫情防控全过程的阶段划分方法,并提交了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面对国家在疫情防控决策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静远,联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俊杰、副教授部慧,计算机学院老师孙磊磊等,快速反应,组织了一支包括20余名师生在内、跨学科、跨专业的疫情应急研究团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疫情预测与大数据分析科研工作。团队经过连续不眠不休的集中攻关,于1月25日完成了第一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预测的模型,并最早具备了对外提供疫情预测服务的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
专业指导护航疫情下春耕备耕
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员教师王小芬所在的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基于微生物发酵调控的农田健康生产技术”,并在新疆和田建立了生物质零废弃农牧循环基地。眼下,团队在服务新疆农场的第3个年头,却因疫情隔离不能在开耕关键节点进行现场指导。 王老师及早与农场联系,针对农场资源化及种植生产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指导,并通过线上远程培训,在微生物发酵、沼气运营管理、有机肥发酵等关键环节方面对农场技术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同时,指导启动沼气池污泥培养,为农场联系枣枝粉碎机等,使得农场确保做好了春耕前微生物菌种、农业机械、沼气启动等开耕准备。

此外,农大学生也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战疫情、保春耕。植物保护学院学生蒋沁宏的家乡去年底刚脱贫摘帽,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蒋沁宏来到当地一家苹果种植合作社,与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村民对矮化种植两年的苹果树进行修枝整形,并指导果农比较不同杀菌剂的成分和功能,商量如何科学处理修枝后伤口,确保了新型矮化自根种植模式在该地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当地苹果产业振兴。
北京语言大学:
研发上线《疫情防控外语通》查询系统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作为“战疫语言服务团”的成员单位,在学校的支持下,紧急研发了《疫情防控外语通》,联合“战疫语言服务团”其他成员单位一并向社会推出,面向在华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员提供疫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语言服务。

据了解,《疫情防控外语通》的内容目前包括提示用语(含日常注意事项、入境注意事项)和诊疗用语(就诊常用句),语种包括韩语/朝鲜语、日语、波斯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8种语言。
为满足留学生和外籍人士个性化的查阅需求,也为方便更多的志愿机构和团队利用现有数据进行二次开发,目前,这套《疫情防控外语通》查询系统,通过微信平台和网站,推出了手机和网页两个版本,对外提供目前全部8个语种的所有中外文本和外语录音的查询和数据支持服务,用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机场港口、航空公司、外交外事机构、海关、社区管理部门防控疫情使用,也帮助留学生和外籍人士防疫抗疫。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生制作抗疫科普视频火遍全网
前不久,一段 “为什么现在不能开学”的视频迅速火遍全网。这段视频基于可视化编程数据模型制作,通过科学、易懂、有趣的方式,向大众科普了延期开学、居家抗疫的必要性,被中央媒体,多省教育厅及多所高校官方平台竞相报道和转载,阅读量超过1.6亿余次。而这一视频的作者正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学生徐云岫。
疫情期间,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徐云岫以专业技术和精准数据,制作了这个面向大众展示的较为直观的校园疫情传播模拟视频。
视频模拟了一个由教室、食堂、学生公寓组成的简单的学校场景,其中,不同颜色动态点代表不同情况的学生,模拟了在全体同学不戴口罩、戴口罩但是发病不隔离、发病后隔离等各种情况,最终得出了结论,即便是大家都认为最安全的全体同学戴口罩且发病同学被隔离的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导致较大范围的感染,从而科学、形象地向大家解释了学校为什么还不能开学。
首都医科大学:
师生志愿者携手楼宇企业抗疫
全民抗“疫”奋战正酣,一些生产企业也开始积极推动复工复产。首都医科大学师生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志愿定向对接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相关委办局,服务楼宇企业,完善监督企业防控方案,开展助力复工复产专项志愿服务。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在医院救护一线之外,开辟另一条抗“疫”战线。2月中旬,学校线上发布《关于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倡议》后,随即有六百余名志愿者踊跃报名。经过遴选,首批志愿者统一进行了网上岗前培训与考核。
2月28日,东城区志愿者进入东城疾控中心,协助审核企业疫情防控方案、制作复工复产科普材料、统计汇总复工复产企业信息报表。海淀区志愿者分散在区发改委、房管局、城管执法局等不同单位,完成楼宇防控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汇总,为企业编制防控预案提供电话咨询指导,并考核评定企业上报的防控方案。朝阳区和西城区的志愿者队伍也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即将深入到一线,开展现场防控指导具体工作。
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表示,“此时,我们的身份早已不仅是一名医学专业学生,更是一名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而融入疫情救治和防控一线便是对青春最好的解读,也是对祖国最好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