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3月9日下午,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疫情控思政大课”正式开课,四川师范大学35800余名本科生、3800余名研究生在线观看了视频直播。
上课前,校内多方联动,精心组织安排
为确保“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活动顺利开展,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专题部署,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方联动,通力配合,精心谋划,按照相关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就学生网上集中收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学习安排、学习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保障该活动顺利进行。
党委书记李向成教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线交流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当天下午,按照学校相关安排,教务处、研究生院调整了行课安排,保证全体学生按时参加“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安排全体思政课教师全程参与任课班级学生网络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同时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提升课堂效果。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牵头,二级学院紧密配合,组织全体学生在线观看相关课程,并通过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平台在线交流心得体会。学校主要领导、24名学院党委副书记、158名辅导员深入学生交流群,与学生在线交流,引导学生注时代、关注社会、丰富思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一些道理弄明白、看清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正式开课前,校党委副书记黄钢威教授率领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先后到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单位调研,就课堂组织、课后讨论提出要求,并视频连线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2019级学生,叮嘱同学们珍惜机会,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把最终的收获化作发奋成才的动力。
校党委副书记黄钢威教授与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2019级学生连线对话
上课中,师生积极互动参与,课堂氛围热烈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会议室,校党委书记李向成教授与学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在线一同观看了本次“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观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同时,同学们围绕专家教授的讲解,展开热烈讨论,畅所欲言。
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同学在观看直播课程时,围绕“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如何看待磨难带给我们的启示”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轩同学说,新冠肺炎疫情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为了避免警钟变丧钟,我们必须建立起同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文亚洲同学认为,在全球抗“疫”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共同体”理念,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吴若菲同学谈到,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对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有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其优势,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32名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直播观看了“防疫思政大课”,在观看视频时,同学们积极发表感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李鑫说:“灾难发生,怨天尤人终究是无用的。有一心为了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有紧紧拧成一股绳的中国人民,相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翻过这座山,便将看到更美的风景,让我们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彻底打赢这次疫情阻击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攻坚克难,不负韶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肖体贵说,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当代青年只有充分融入新时代,树立与这个时代的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用火热的青春创造更大的价值,方不辜负美好年华,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崔青青教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说,同学们要深刻认识到本次抗疫中彰显的超强体制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危机与优势,不负使命、担当责任、奉献青春。
校党委书记李向成教授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共同观摩“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下课后,李向成与听课的师生们深入交流,他指出,今天,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时机选得准、形式很新颖、针对性很强、效果非常好。希望全校思政课教师虚心向四位教授学习,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希望全校学生进一步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马克思主义学院戴剑飞副教授说,希望同学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发展共同难题,学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中国问题,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讲好人类磨难奋起的中国特色,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引领大灾大难面前的中国新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范锡文教授谈到,希望同学们心怀大爱,磨炼意志,脚踏实地,提升硬核,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正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在思政课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材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学生积极参加线上交流讨论,抒发心中所想
下课后,师生直抒胸臆,畅谈收获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康胜说,这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了要在疫情防控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们要厚植家国情怀,把实现个人梦融入民族梦之中,自觉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扎根中国大地,用努力奋斗的青春,让自己成就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泽兵教授说,四位专家立足抗“疫”,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生动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受益匪浅。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总结抗“疫”中的思政课元素,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教材,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效果,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子认真聆听“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代良英说,这场疫情过后,我们要面向未来,要具有风险意识,要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次疫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为了美好的生命,为了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积极探索、不懈奋斗。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任茜说,四位老师讲授的内容丰富而生动,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作为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肩负时代责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联君表示,疫情防控这堂深刻、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对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党的领导与坚定制度自信,践行使命担当与责任坚守、增强爱国主义与厚植家国情怀、增进法纪意识与提升文明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学院分团委书记汪闱在班级QQ群里和学生们交流时说:“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社会的正常运转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我们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用大写的奋斗来诠释青春。”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马丹说,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打赢了国内疫情防疫攻坚战,也为世界疫情的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一名中共党员,未来将继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进行伟大斗争,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计算机科学学院辅导员蔚建鹏聆听完四位教授的授课后感触颇深,他谈到,在这次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作为一名青年高校辅导员,要以身作则,肩负起青年应该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辅导员认真聆听“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并参与学生在线交流
学生宣讲团成员、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何鹏飞谈到,今天的思政课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大考,我们应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青年,我们应始终将爱国作为最大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奋斗扛起时代使命,与祖国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校团委秘书长、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文学院刘雨涵同学深情地说,“今天的思想政治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党的坚强领导。疫情给国家造成了极大损失,让无数人经历痛苦煎熬,但抗疫斗争也淬炼了党的组织、考验了党的干部、教育了全国人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争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学生党员“春风”志愿服务队总队长邢子怡同学聆听秦宣教授的课程后说, 关键时刻,党员要冲得上去!作为学生党员,要做好积极奉献的服务者,做好防疫知识的宣传者,做好“宅其身、抱道行”的修行者,共同将初心使命与爱国情怀浸润到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