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我有话说”,学生踊跃提交观后感
时间: 作者: 刘胧丹等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
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多元化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在线学习了这堂“思政大课”。本次“思政大课”由清华大学教授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冯秀军讲解下展开。他们结合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通过该课堂,老师和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灾难的民族,但每一次灾难都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团结。同学们踊跃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开展“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我有话说”观后感征集活动。下面是付强老师所教班级学生写的观后感,与大家分享。
长风破浪会有时——法学1805刘胧丹
你有没有听过,有些城市的一街一巷一草木一砖一瓦,都值得爱和希望,它们都是春天里的野草,长风一吹,浴火而生。
看完抗疫的直播过后有感而发,内心深处深感温馨,这就是中国。春节之际,一次悄然兴起、毫无预兆的疫情,让不少人为病痛所困,甚至失去生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很多人被隔离了,但是隔离,隔得是病毒,不是人心,封城,封的是通道,而不是爱的流传。
以往过春节,人们会探亲访友,大街上车水马龙,可今年不一样了。由于这场突来的疫情,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守在电视机、手机面前了解疫情的变化,不敢出家门。我们被困在家里,可是有些人却被永远困在冬天。
这一次的病毒疫情,比以往更难战胜,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让人心生敬畏与感动。对于传染病,最原始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从源头抓起。对此,武汉政府选择封城,不少武汉民众了解情况后,自发退票,自愿留在武汉,为抗击疫情尽己所能,令人泪目。他们没有选择想方设法离开武汉,以减少自己被感染的可能,而是选择留下,只怕自己携带病毒,感染更多的人。他们用行动诉说着大爱,用留守诠释着担当,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战役中,那些90后,00后的医护人员以及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青年们,他们不再是家长眼中的孩子,他们承担着责任,在一夜间长大,为中国顶天立地,完成了青春的蜕变。他们展现出了青春的责任与担当,爱国的责任与担当。其实哪有真正的“天使”,这世上也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在逆境中站出来,挡在其他人面前,去竭尽全力挽救人们的生命罢了。
在这场浩大的疫情面前,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疫情面前,人类没有旁观者。生死关头,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平安无事。可是这战“疫“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主体。从不存在一个人的桃花源,我们团结一致,众志城成,必然能赢来温暖的春天,相聚笑颜,把酒言欢。
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明白了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道理,明白了爱国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对我们人生的引领。
短暂的寒冬抹不去世间的诸多美好,疫情纵然无情,爱却常驻身边。我相信,冬去春会来,阴霾褪去,又是满目莺飞草长,花开似锦。 待春暖花开时国泰民安。
青年之担当——法学院 1803 王文宣
这是一个新时代,21世纪。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这是一群人,新青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它不是老态龙钟,而是依旧蓬勃发展。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份爱国情怀。那是扎根于每一个流淌着中国血液的人的种子。它肆意生长,在中国人的心间,建造了一座森林。
谁也没有想到,疫情来的如此之突然。在春节,在似暖还寒的春天里,它就像一个不速之客,进入我们的生活。
那天早晨,看见微博头条里的河南省“硬核”的新闻,让我哭笑不得。这样的严谨、高强度的措施,给了我信心,让我不再畏惧那无形的新冠病毒,却让我感到担忧,疫情已经这么严重了。
我想起了上一次疫情的时候,2003年非典。那一年我4岁,然而,我对它并非没有记忆。那一年,我的父亲突然生病发烧,与我和母亲隔离开。那个时候,每天中午,我都会和母亲端着饭盒去给父亲送饭,送饭的地方是草丛间的一扇小门里的那一个小窗口,只能通过一个饭盒的大小。每一天,无论风雨,我陪着母亲等着父亲回来。好在,父亲只是普通的流感,没多久就回来了。但那段时光的剪影刻印在了我的心间,让我难以忘怀。
时隔17年,我又再一次经历了疫情。这次我的记忆不再是我的小家,而是大家。现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看最新的疫情状况。平日里与朋友们通通电话,互相吐槽一下这场疫情,在鼓励彼此一定能抵抗住奶茶、火锅的诱惑。这一回,我和我的家人健健康康的在宅家里,一起做饭、看剧、聊天,简单惬意而又温暖。
冯秀军老师讲的内容,让我感同身受。我是一个95后,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标签。比如,喜欢称呼彼此吃货,其实,我们吃不了多少,只是想要享受吃饭的时光,不去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想吃多少吃多少。流行“佛系”,不过是觉得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换一种心平气和的方式同样可以解决。就像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的一句话,“困难有时是一张纸老虎,过一会儿变成泡泡,散在了空气中”。还有独特的丧文化,无非是换了一种方式,来纾解自己对生活不满,想要更自在的做自己。
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我们从未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会在祖国需要我们的那一刻,奉献自己;我们会在国家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冲向前去;我们会在艰难时期,用幼稚搞笑的方式,带给身边的人快乐,传递自己的光芒。那些躺在医院的人们,用毅力、用信念与死神、与病毒对抗,那些在疫情前线的白衣天使用智慧和汗水与死神、与病毒抗争。在后方的那些人,门卫大爷们、志愿者们、快递小哥们等等,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还有我们也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宅在家里,将快乐带给大家,将安全给予彼此。
来自自然的挑战,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1958年的血吸虫,2003年的非典。每一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多次抗击疫情的胜利。我爱我的国家,信任它,它从未让我失望。新冠病毒已然成为世界病毒,中国人民贡献出了中国抗疫方案。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下,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也更加密切,我们同样感动与在此次疫情之中,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的帮助。也希望,大家能一起好起来。
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拥有自己的梦想,也会用自己的力量去构筑新时代的中国梦。古人亦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危机时刻,我们也定会挺身而出。无论在任何岗位,任何地点,任何时刻,我们都会牢记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少年强之国强,我们已经准备好,随时待命。我相信爱国的种子会伴随着生命的延续永远传承。
“战役”有感——应统1801颜蕾
2019年的冬天,一场“战役”悄无声息的在武汉爆发,很快蔓延至全国。这是一场艰巨但又不能失败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
每一个人都担起自己的角色和使命。医护人员是这场战役中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奋力奔跑,“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甚至许多退伍的女兵,都剪断长发,换上了军装,告别了家人,重赴战场。警察局里匿名送来的口罩,医院门口隔空的拥抱,红十里匿名的捐赠……清冷的街道背后是无数的温暖与感动。90后和00后青年逐步成长起来、价值观逐步形成,接过老一代的接力棒继续奋斗,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
昔日祖国的花朵,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随着文化的涵养、社会的磨砺、阅历的丰富、榜样的引领, 中国精神,薪火相传,青年人的模样就是今日中国的模样,青年人的未来就是中国明天的未来。担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任的青年人们,正在展现着新时代的硬核担当,亮出无悔的青春底色。他们正在为祖国的建设增添新的力量!
冯秀军教授娓娓道来: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认真的聆听教授的谆谆教诲,帮迷茫中的自己拨开迷雾,重燃希望,明确目标,愿很多年后的自己不悔青春,也有底气说我做到了责任担当!
“生于种花家,何其荣幸”挫折与考验从未停止,但青年人始终在路上,在一边恐惧一边勇敢的责任担当中,我们青年一辈将实现最耀眼的青春“蝶变”.
最后,祝愿祖国可以早日度过难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此生不悔入华夏!
从“疫情”中感人间温暖,谈青年担当,悟社会进步——应统1802赵益乐
这个冬天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一样的春节,不再有往常的人来人往,不再有过去的欢声笑语,不再有昔日的灯火阑珊。换来的是大街上的冷冷清清,是家里的热热闹闹,是医院里的灯火通明。但是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虽然疫情带来了人们从未料想到的伤害,但从疫情中我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人间温暖,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思考了社会应该有的进步。
感人间温暖
都说“越是危难时越是展现人性的时候”,然而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人间的温暖。前段时间有个监控在网上火了起来,那是一位小孩子给一位拾荒者送口罩,并小心翼翼的给老爷爷戴上,看似送的只是一个口罩,而我们从孩子的童真中感受到的是那最真诚,最圣洁的善良;还有一位摄影师用他的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的一名护士妻子感染病毒后和病毒作斗争的过程,那句“你是否后悔”“我从不后悔”,“你是否愿意再娶我一次”“我愿意”,更是令无数网友潸然泪下。等等,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平凡人带来的温暖,那些温暖都来自最小的家庭琐事,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生出最美丽的善良。“有时候,一个极为平凡、毫无特色的普通人,在面临人生的某种局面,会展现异常坚韧的善良人性”是这场战役中人间温暖的最好写照。
谈青年担当
曾经,在这个冬天之前,我们这些青年的身上被贴上了许多标签,有“温室里花朵”,“佛系少年”,“精致利己主义者”等。而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有1/3的医护人员是90后,00后的数据;看到了有成千上万的非医护人员的青年志愿者,她们或是线上宣传,或是线下帮助发口罩,更是有河南大学生来到前线做工人盖河南版“小汤山”,有大学生不小心到武汉,在医院打扫卫生,还有和我一样的理学院,计算机专业,互联网专业等的学生,用自己仅有的专业知识,做建模,做视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我们90后,00后用实际行动告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不需要再疑惑:把未来交给他们,靠谱么?当然靠谱,必须靠谱,也一定靠谱。现在青年的身上又多了一些标签“乐观积极”,“卖萌并冲锋者,恐惧但更勇敢,崩溃却不退缩”。
悟社会进步
在人类的历史上,每当一件大事发生,接着来的便是从事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抓住机遇。而这场战役中我们也应该感悟到一些应该进步的方面,例如,首先是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发生的几个重大卫生事件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野生动物引起的,就像董卿说过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所以人类要吸取教训,维系好和自然的关系;其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一个人的世外桃源,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世外桃源,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是命运相互依存的,应该互相分享研究成果,共同面对与抗战一个个考验;最后,是发展互联网并提高医疗设施,因为疫情原因,各个学校都延迟了归校时间,同学与老师们不得不在网上教学,因为都是首次,所以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严重的是如何既能有效的在网上教学,又能不影响对学生视力、脊椎等的健康。等等还有很多值得进步的地方。
最后一个美好的祝福“相信,待樱花烂漫时,就是疫情结束,人们微笑相见祝福之时。”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有感——法学1804闫柯
在这节全国大学生共同学习的思政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讲的: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这堂课。
肺炎疫情是中国自成立以来,广泛性和传染性、危害性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八万多的确诊病例,这个数字在一两个月内产生,更有数千人在这次疫情中丧失了生命,这无疑是对国家以及人民的一次大考。在这次大考中,有人负重前行,有人选择“宅”在家里,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正式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肺炎疫情有所转机。在此次疫情中,我们也曾经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出现了一些失控的局面,但是,经过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大家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使得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这离不开国家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优势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这也是国人团结的结果。中国此次的做法提现了大国的担当,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了经验。但是,此次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没有迎来最后的胜利,目前我们仍需要紧牙关,作最后的百米冲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万物复苏的时节静待花开。多难兴邦,中国的发展一直是危机与机遇并存,中华民族一直在艰难险阻中前进,在一次次灾难来临之际,我们都能够奋起拼搏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相信这一次,我们也可以胜利战胜疫情,而接下来的中国也将愈挫愈勇。
我想对那些不畏生死,逆行而上的青年人说,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这个国家因为有你们才有生机,你们用行动书写着勇士的担当,你们的生命也定会因为这份担当绽放光芒。
致敬最美逆行者——法学1805刚琳佳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中国,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惴惴不安,口罩一抢而空,家家门户紧闭,生怕这恐怖的肺炎找上门来。霎那间,人们忙碌的脚步都停了下来,中国仿佛进入了一个冬眠期。但是有一些人,他们的脚步却一直在战役一线来回奔波。那就是我们的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
疫情爆发,无数的白衣天使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奋斗在战役一线。红血丝布满双眼,沉重的雨靴,满是雾水的眼罩,口罩勒出一道又一道伤痕,汗水打湿了一层又一层防护服。饥饿,困倦,疲惫,恐惧,担忧一股一股涌上心头。“我也想回家,我咋不想回家,但是我得救人啊”。这是一位医务人员在电话中对家人说的话。是啊,他们也想回家,谁不想回家,他们也害怕被感染,他们也想回家睡觉,他们也想吃顿饱饭,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可是他们只说了一句“我是医护人员,救人命治人病是我的职责所在”。职责所在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却包含了他们太多的精神。我时常听到医者仁心这个成语,作为医者,应该有一颗仁爱的正义之心。但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与死神决一死战,这已经不仅仅是有一颗仁爱之心了,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啊!
此时此刻,我想对仍在一线战斗的医务人员说一句“辛苦了,英雄们”!
致敬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
战役,中国青年的“成人礼”——应用统计1801杨振宇
有那么一群人,当他们出生就被时代打上了格式化的标签,因为他们的诞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接受外界文化冲击最为激烈的年代,所以他们的脑海里有许多和传统文化不符合的新潮思想,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让这群人被家庭给与太多得天独厚的宠爱。所以这群在社会批判声和家庭蜜罐中成长90后,00后,一直被大众忽略,不接受,甚至都被大众忘记了他们的早已长大了。
2020年,打响新年第一声的不是爆竹声,而是与新型冠性病毒的抗争的号角声。全国上下,警戒拉响,力争在抗击病毒的答卷上奉上满意的成绩。
绿色军装,白色医护服,黄色快递服……而其中最无法让人忽视的是,他们的稚嫩脸庞。为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毅然剪去长发的护士,自愿加入抗击病毒的士兵战士,每天坚守配送人民所需食材的快递小哥,或许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有共同名字叫: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无疑是这次抗击病毒战役前锋,他们用坚毅的目光和义无反顾地行动告诉我们这群年轻人的担当和责任,他们在摘掉曾经的“非主流”,“叛逆”等等标签,让大众再次以新的目光审视这群璨如星辰在各自岗位熠熠发光的中国青年。
有人说,长大是一瞬间的事情,而这次抗疫事件就是给中国青年一场最好的“成人礼”,病毒固然可怕,但是让这次事件成为中国青年的历练的一次机会正是这次病毒所能给与我们的。新一代中国青年成长环境太过优越,他们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接受艰难的挑战,这些90后,00后,不同于艰苦奋斗的60后,也不同脚踏实地的70后80后,在多元文化刺激下的他们有自己想法,有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但是唯独没有锻炼,他们不缺乏责任,不缺乏爱国意识,他们只是没有经过一次历练,就像每一只翱翔的雄鹰都要击破长空几万里才算懂得飞翔。
此次战役中国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是这次战役给中国青年的影响的价值远比经济损失的多,因为所有人都会坚信,中国有这样一群经过历练而又有自己想法的新青年的明天,必然是一片向好的光景。中国的未来,是无数有志向有担当青年的未来来构成,而这次战役无疑是给中国青年一场最好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