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场“大考”,既对高校“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发出了挑战,也为高校在应对重大疫情中怎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育素材。疫情发生以来,华中师大体育学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发生的深刻现实变化,聚焦学生身心健康,把准育人时机、优塑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法,多管齐下,着力在教育主题、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应对疫情中经历成长、砥砺信念、培养情怀。
把好“思想关”,加强疫期常态化教育引导
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时间长、持续时间久,网络舆论信息纷繁复杂,思想容易出现波动。针对这一实情,自2月12日起,体育学院全体政工干部每周一召开组会,研讨授课主题、集体备课,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教育”“国家观念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主题,以华中师范大学长期坚持执行的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的重要举措——周日晚点名为载体,以主题思政课为抓手,全体辅导员轮流担纲主讲人,面向全院1200余名学生开设“在战‘疫’中成长”系列主题线上思政课7次,宣传党中央疫情防控部署,引导广大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坚定理想信念、理性甄别舆论、积极投身防疫工作。

图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周日晚点名主题思政课
为进一步加强家校联动,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关怀,掌握居家生活动态,体育学院从3月初开展“线上一对一”家访活动,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原则,政工干部通过视频连线、电话微访谈、在线聊天等形式,已完成在线家访320余人次。全面摸排、精准施策、科学研判,有效掌握疫情期间学生思想动态,以教育引导的“不断线”为学生思想的“不掉线”保驾护航。

图2:团结坚守、静待花开——致全体学子的一封信
在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武汉即将解封之际,为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确保全体学生在安全开学环境下返校,体育学院及时发出《团结坚守、静待花开——致全体学子的一封信》,做好部分学生急于返校思想的疏导工作,以此警醒学生不得松劲懈怠、麻痹大意,帮助正确树立生命安全健康观,杜绝造谣、传谣舆情事故发生,明确不得擅自提前返校的纪律红线。
选树“排头兵”,发挥战疫典型示范作用
初心红似火,信念坚如磐。疫情发生以来,体育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党员、团学干部中发起倡议: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争做先锋模范。在“爱在华师”的大爱精神感召下,涌现出100余名分散在天南海北的体院学生志愿者,把隔离点、火神山医院、社区(街道)、村口作为抗击疫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主战场”,用青春的光芒照亮没有硝烟的战争。

图3: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战“疫”志愿者群体
2017级本科生、武汉军运会志愿者程世雄坚守汉阳船院隔离点60余天,负责调配物资、转运病人、楼栋督查的程世雄说:“我曾亲历过武汉的高光时刻,现在她身处低谷,我愿拼尽全力守护。”时至今日,2019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高蔓仍在武汉珞珈山街道东湖社区担任志愿者,担起社区1467户居民的“菜篮子”,已协助组织30余场社区团购、近7000件货品,金额达25万余元。因为服务细致、考虑周到,被社区百姓们亲切地称为“团购军师”。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见证者、2017级本科生张家强是建筑团队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绿化工作,他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情谊动容,也为“团结一心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自豪。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荆楚网、湖北之声、长江云等媒体纷纷关注华中师大体院学子的青春战“疫”事迹,形成了影响广泛、特色鲜明的战“疫”青年群体画像。

图4:中央和省市媒体关注华中师大体院战“疫”青年事迹
打造“硬品牌”,用好疫情活教材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思想教育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体育学院从2月下旬开展“在磨难中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全体党员回信、鼓励学生创作以“抗击疫情”为题材的各类主题教育作品(视频、征文、书法等)、邀请空军党委中心组学习主讲成员、“40”后老战士毛兰成全程教育引导。活动开展一个月来,共征集征文作品 148 份、书法作品 19 份、短视频 11 份。2016级学生党员张沛铭说:“既是磨难也是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阶段所遇也是一种人生财富。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它、把握它,把磨难变成我们奋进的动力!”

图5:老战士与“90”后学子共话“在磨难中成长”
3月29日,体育学院组织“在磨难中成长”主题教育空中沙龙,邀请毛兰成与战“疫”志愿者、学生党员、冠军运动员等70余名学生代表视频连线,一线志愿者程世雄、社区志愿者高蔓、线上结对辅导志愿者张睿、体操世界冠军谭佳薪、武警退役战士王科等体育学院学子探讨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分享在战“疫”过程中的体会与责任。交流最后,毛兰成就“如何做到在磨难中成长”这一问题,对青年学子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积极关注,拓展格局;二是投身战斗,融入潮流;三是内化灵魂,提升自我;四是升华初心,砥砺前行,并引导广大学子利用这次苦难经历“磨身、磨心、磨魂”,找到规律性的思想共识,形成共同的青春战“疫”记忆,在这场人民战役中绽放绚丽之花。
把好“风向标”,形成强大正向宣传动能
2月13日,体育学院向体育界知名人士和优秀师生代表发起倡议,启动《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声援视频的录制工作。短短5天时间,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小双、杨威以及健美操世界冠军敖金平、军运会羽毛球冠军李茵晖、前国家女子体操队队长商春松等优秀运动员发来声援视频,为武汉加油、为华中师大加油。

图6:李小双、杨威等奥运冠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一句句鼓励、一声声加油,运动员们攥起右拳,为战“疫”英雄和“武汉英雄城”送去真挚祝福。已毕业从教的华师校友、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冠军何燃燃响应号召,放下手头工作参与其中,“华师是我的母校,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七年。看到武汉全体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这使我感动热泪盈眶。我为武汉人民感到骄傲!我坚信中华儿女定能战胜一切磨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抗击疫情正处于决胜关键期,体育学院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将继续坚守工作岗位、强化责任意识,以生为本、共克时艰,扎实推进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为彻底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