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在这个特殊的三月,西北农林各级团学组织,以“众志成城抗疫情 志愿服务暖三秦”为主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在三秦大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志愿活动。青年志愿者们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志愿服务中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疫情防控齐努力 居家隔离不隔爱
“雷锋月”期间,正值全国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西农青年志愿者们自愿开展疫情防控活动,以本地化、社区化为基点,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人员进出登记、体温测量、秩序维护及公共场所消毒等基础性工作。“我是一名大学生,更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志愿在方巷口村疫情监测点冲在前,干在先,为防疫做出点微薄贡献!”机电学院2018级的张世航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方巷口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冠状病毒监测点已累计服务80小时,他每天排查登记外地返乡人员和每日进出小区居民,并为村民宣传如何预防病毒,帮助值班人员发放防疫物资。
疫情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超过80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联防联控,他们有的向村民们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口罩使用方法,有的在社区防疫点登记出入人员信息、维护出入点秩序以及解答群众的疑惑,还有的帮助孤寡老人配送生活物资。一把体温枪、一支中性笔、一个口罩、一副胶手套、一件大衣成为他们最强大的战疫“武器”。
关爱最美“逆行者” 传递大爱
“这就好比一场战役,去不了前线,就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这个三月,西农青年志愿者们自发组织,不仅继续为留守儿童们提供支教服务,更是为义务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免费家教服务,解除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化药学院志愿者们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线上平台,通过文字交流、拍照明晰、语音解答、视频讲解等多种方式,用温暖的陪伴和耐心的讲解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线上辅导。园艺学院特别组建了一支由64名志愿者组成的雷锋月“云支教”服务队,通过网络平台为孩子们进行课业帮扶和心灵疏导,帮助解决合阳县金峪镇和杨凌邰西社区部分孩子网课学习无人指导的问题。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12名成员积极响应 “停课不停学”号召,从2月10日全员上岗,化身“网络主播”,克服开学没课本、上课没教参、直播没文案的实际困难,为陕西省合阳县、澄城县4所乡村小学的千余名学生提供线上课业辅导。
以“艺”抗“疫” 当好防疫宣传员
为更好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雷锋月”期间,西农各级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带头学习并广泛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充分利用网络团支部开发微博、微信、知乎、抖音等新媒体阵地,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发帖等方式,做好以“艺”抗“疫”。园林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志愿者们结合“抗击疫情”和“雷锋精神”,通过创作手抄报、四格漫画、诗词和微视频等,表达自己对疫情中“活雷锋”最诚挚的敬意和赞美。外语系举办“我眼中的雷锋精神”主题作品征集活动,通过视频、图片、文章等形式歌颂雷锋事迹,传播雷锋精神。信息学院举办“学雷锋精神,做抗疫先锋”系列绘画作品大赛,鼓励同学们通过制作防疫海报学习雷锋精神,提升防疫本领。
助力春耕环保 在强农兴农中显担当
三月也是春耕的时节,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西农青年志愿者以电话、视频、QQ等线上工具为桥梁,深入田间地头,以己之力助力强农兴农。农学院的志愿者们通过联系本专业老师,咨询小麦种植方面的相关知识,亲入麦田进行实践,为家乡春耕助力。
“刨、锯、剪、刮、涂、解、清、喷是我们春季清园很重要的8个环节,来,我们先来看刨…… ”植保学院研究生高晨给家乡——陕西省咸阳市乾县薛录镇盘州村村民进行农事指导,这流利的开场和边说边演示的娴熟动作,是她经常开展田间调查指导的自然流露。结合“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青年志愿者们在家开展了线上植树、环保宣传、卫生清扫、垃圾分类回收等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知识与学科情怀融入志愿服务中。经管学院以线下融入家庭绿意和线上挥笔抒发感想两部分,丰富了“让绿意走进家庭” 的植树节主题日活动。资环学院志愿者们用诗歌、海报和手抄报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保护水资源的支持。机电学院在线上开展“保护母亲河日”主题活动,号召同学们为保护养育一方人民的黄河献上关怀,写下祝愿。葡萄酒学院志愿者们组织开展“保护森林,人人有责”节日活动。
西农青年志愿者持续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学校各级团组织将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生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大学生团员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