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辅导员网络工作室:开启疫情期间“云上育人”新模式
时间: 作者: 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官微 来源: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官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党委学生工作部积极探索创新“云上育人”新模式,迅速成立五个辅导员网络工作室,凝聚力量、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从思想引导、学业支持、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网络思政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教育引导和咨询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全面助推学生成长发展。
“旗帜引航”辅导员网络工作室
讲活防疫“好故事”,做好成长“引路人”
“战疫好故事”:深度挖掘学校疫情防控和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先后策划系列推文报道11篇,充分宣传基层单位的先进做法、优秀人物的榜样力量、前线人员的无畏坚守、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奋战在对口支援战场的辅导员收到学生的《请战书》;守护在重症病房前“不怕事、怕没事”的硬核小护士;奔忙在火线中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摆渡人”……这些感人至深的细节、情节不断坚定广大学生爱国力行、使命担当。

“战疫公开课”:邀请一线医生、专业优秀教师等走进B站直播间,与大学生“面对面、心贴心”聊战“疫”,目前已推出“中南医院张笑春医生与大学生聊求是精神”与“人民医院余昌平医生聊自强精神”两期专题,累计直播间在线人气峰值达2.7万,近4000余条弹幕互动,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云学珞珈”辅导员网络工作室
给学生最好的学业云支持
疫情防控+学科讲座——“云大咖”:工作室先后邀请城市设计学院刘凌波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院杜莉老师,分别作《COVID-19传播的城市空间特征研究》《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经济》两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学术报告,分享对疫情的思考与研究,启迪学生思维。
基础课程+社群活动——“云打卡”:组织建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线上学习小组,实行线上打卡,鼓励有共同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互相督促、共享资源、共学共进,目前已吸引了10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
学霸集结+朋辈引导——“云分享”:联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同搭建“云答疑”平台,在两校招募“数学学霸”志愿者近百名,“一对一、键对键”为学生答疑解惑;针对广大考研学生,推出“考研复试通关秘籍”专题推送,分学部、按专业邀请往届“考研大神”分享复试经验、提供备考建议,帮助考研复试学生顺利上岸;针对出国深造学生,邀请语言学习专家作出国(境)语言考试及留学申请经验分享,指导学生做好学涯规划。
“知心同行”辅导员网络工作室
来自云端的“知心”相伴
线上支持团体辅导——探索、陪伴、引导:连续开展10期心理支持线上团体辅导,共吸引来自全校23个院系的100余名学生深度参与,主题涵盖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亲情互动、行为实践四大类别,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疫情期间多元化的心理和成长需求。线上团体辅导采用正念训练、音乐治疗、绘画体验、法庭游戏等形式,将疗愈因子与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机融合,学生参与性强、融入度高,总体反馈满意度高达93%,成效显著。
你问我答·心灵互动——倾听、感受、回应:工作室策划推出“你问我答”栏目,为学生建立“秘密树洞”和倾诉空间,以个体回信和主题推文的方式予以回应,正面回应和引导学生化解困惑与心结,做到成长路上的知心相伴。截止目前,工作室共收到来信30余封,除一对一回复外,以回信的形式推出《疫情下如何应对家庭负能量?》《孩子为什么不和父母交流》等主题推文,受到长江日报关注转载。
云上家长会——家校合作·亲子沟通:工作室成员作为访谈嘉宾,深入参与到多个院系的“云”家长会中,就“亲子沟通对学业的促进、父母的位置、信任与期待的力量”等方面进行主题讲座,3000余名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邀请历史学院潘迎春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荣华老师作为嘉宾,通过B站直播,从资深大学教师、大学生父母和心理学专家三个不同的角度与家长们分享解读疫情下“如何在家宅出积极的亲子关系”,直播室最高在线3.6万人,反响热烈。
“菁锐生涯”辅导员网络工作室
陪学生成长为期待的样子
精细调研,精准施策:为了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工作室设计了分年级版本的调查问卷,在全校大三和大四年级中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能力评估、就业形势评判、就业意愿等,为提供个体化咨询提供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类活动的实际需求,为精准实施工作内容和活动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职得项目”,值得拥有: “职得”项目既包含针对全校学生的“大份菜”,如“疫情下的高效率求职”公开课、“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选调生校友分享会;又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小碗菜”,低年级侧重解决生涯发展主题,如学业不适应、转专业的取舍、如何规划实习等,而高年级侧重给予就业帮扶,如不同职位的选择、就业形势的发展、考研复试准备等。工作室成员全员当“主播”,用QQ群课堂、腾讯会议、虎牙、B站等多个平台开展线上直播和分享10余场,内容涵盖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升求职成功率等,活动参与学生人数突破3000人,学生满意度高。
“创E新语”辅导员网络工作室
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辅导员新媒体工作坊:工作室发挥新媒体专业特长,邀请在新媒体各个方面积累较多的嘉宾,举办干货满满的培训,传授经验共同学习,每期聚焦一类传播形式,通过知识梳理、嘉宾分享、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提升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工作的技能水平。工作室已举办的两期辅导员工作坊,共90人次参与交流学习,也吸引了部分校外辅导员的参与。
连麦辅导员直播:特殊时期,工作室内的辅导员们积极创新交流方式,利用直播的形式增强与学生们的互动,配合网络教学安排,思政教育一直在线。工作室开辟“‘珈’外小茶馆”专栏,辅导员化身“十八线主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他们聊时事热点和学习生活,在特殊时期拉进与同学们的距离,关心和关爱始终相随,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努力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辅导员网络工作室探索开启了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引领和学生管理服务的“云”模式。学工部将始终坚持育人初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强化使命担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探索助力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