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共思考 西安交大召开第75期思政论坛
时间: 作者: 未知 来源:交大新闻网
 
4月29日上午,学工部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第75期思政论坛,邀请五位书院辅导员代表,各书院院务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全体本科生辅导员、团委主管以上干部及学生工作部(处)全体人员等110余人共话“双一流”框架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校党委副书记宫辉出席论坛,彭康书院辅导员南亚娟主持论坛。
会前,南亚娟带领全体参会人员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考察的画面,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西迁老教授代表以及在西迁博物馆前的讲话精神,鼓励大家继续传承和发扬好西迁精神,创造属于交大人的杰出贡献。
 
会上,彭康书院辅导员李楠、宗濂分院(第二附属医院)辅导员吕晔、仲英书院辅导员高琼、启德书院辅导员宁学瓞、钱学森书院辅导员杨文韬分别以“共建心世界——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内涵建设路径”“德医双修、德能双育——医学情怀与职业能力培养”“双一流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服务学生多元化发展透视书院的使命”“拔尖人才思政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思考与实践。
 
李楠聚焦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问题,从缘起、困境、路径和展望四个环节阐述了其内涵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文献查阅、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李楠总结了四点二级辅导站建设中遇到的困境,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转变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定位、强化督导培训、打造品牌活动、联动线上线下等五条二级站建设路径。
 
吕晔从医学生的培养出发,提出开展医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坚持“德医双修、德能双育”的理念,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辅导员的引导相结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实现卓越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她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阐述了这一理念实施的有效性,不仅提高了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也提高了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学习产出水平。
 
高琼提倡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开展思政教育相结合。她通过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状况。她表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理论源泉和实践途径资源,建议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引入传统文化开展场景互动。
 
宁学瓞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分析书院的使命。通过梳理当代大学生需求和发展现状,总结出大学生多元化需求的特征,他从四个方面对服务学生多元化需求的书院工作路径进行分享,通过对比现实和学生期望的书院,从中发现差异,并总结出服务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的书院使命。
 
杨文韬从钱学森书院的培养使命出发,探讨拔尖人才的思政教育。他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拔尖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了存在于学生中的四组矛盾,结合实际的工作和问卷结果,对四组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转变、引领、力量等三个角度提出了对策。
在提问交流环节,宗濂书院辅导员托合提·艾海提、崇实书院辅导员姜飒、文治书院辅导员任欣、南洋书院辅导员佀军燕、励志书院辅导员郑向国与分享者就“怎样吸引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到心 理辅导站参加活动”“开展医学生教育时如何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时如何增强学生主体的融入性”“大类招生背景下辅导员如何实施学习督导”“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宫辉肯定和赞扬了5位嘉宾的分享和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并逐一进行了点评。“辅导员是专业人士,我们辅导员工作室就是围绕细化的工作开展,要像李楠老师一样,从专业角度解决学生问题,运用专业的方法解决专业问题”。对于吕晔分享的“德医双修、德能双育”,他建议深化为“德医共修、德能共育”,开展问卷研究时,要设计开放性问题,从中获取研究灵感。“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对于高琼的分享他提到,“辅导员要学会用现代的语言去解码优秀传统文化,将场景互动与传统文化结合,让场景更具文化底蕴。”针对宁学瓞的分享,他认为学生诉求不仅是多元,而且是动态多元,书院在服务学生时,学习督导是非常重要的。他高度肯定了宁学瓞的一些新发现,如学生自信与自卑共存等,鼓励继续开展研究,深入挖掘。对于杨文韬的分享,他号召大家学习其优点,即开展全覆盖调研,收集了1000多份问卷,这个研究方法要普及,同时他也提出了建议,在后续研究时加入参照对象,分析其他高校对于拔尖人才是如何培养的。
线上思政论坛已经召开4期,辅导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在云端,共思考”,互相交流,促进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碰撞,同时也期待能够早日走下云端,线下共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