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艰苦奋斗,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万蕊嘉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2020年5月3日习近平给新时代青年的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
——2020年1月23日,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百余年前,五四运动爆发,面对国难,青年们首当其冲、济世救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惜舍身取义,慷慨赴难。百余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面对病毒,青年们仍然冲锋在前、不畏牺牲,为守护各族人民、全国同胞、甚至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拼尽全力、奋不顾身。百余年风雨激荡、筚路蓝缕,时光变换了青年的面孔,但不变的是青年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五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疫情防控中,涌现了一大批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的青年人,是他们在艰苦磨砺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春的底色是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用惊人的魄力与勇气按下的暂停键。伴随着湖北省各市公安战时机制启动,全警取消休假。而作为青年的他们主动请战、向险而行,他们舍弃团圆、推迟婚期,在卡点、医院、企业、社区,在值班室、网络上、隔离点,在打击涉疫犯罪现场...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公安奔波忙碌的身影:他是90后特警聂日,援疆归来即投入武汉军运会安保,来不及休整就投入到长途押运“战袍”、定点医院值守和卡口执勤的工作中;他是90后民警梅洋,“我年轻,我先上!”自告奋勇前往医学观察隔离点;他是90后民警姚锦鹏,在防疫最吃劲的时期逆行武汉接受逃犯自首,度过了最有意义的25岁生日;他是90后民警赵云虎,坚守隔离点50多天,因安保任务两次推迟婚期,依然乐观而坚定,因为爱不会延期;他是90后民警李治,面对高烧嫌犯,他们没有畏惧、恐惧,因为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起案件、每一个执法环节...“疫情在前,警察不退。”青年一代在战疫中展现出了勇敢与坚强,作为与担当!
武汉疫情告急,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全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学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先后组织4批共计428人的援鄂医疗队火线驰援武汉。他们讲政治,争做战“疫”急先锋,首批60名医护人员大年初二出征武汉;讲担当,争当战“疫”排头兵,队伍所服务的病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传染病房是挽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战场;讲专业,编制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入院病人初步处理流程和原则》成为战“疫”新方案;讲信念,传递战“疫”正能量,以人为本、温暖呵护。援鄂期间,队伍中有34位医护人员在抗疫战场上光荣入党。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高度肯定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切勉励他们“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愿你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仰望星辰,远眺大海,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奉献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以正确价值观指导选择
文学院2019级博士生李沛霖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涵养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中坚力量;本领指“技能与能力”,青年一代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能力,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担当意为“接受并负起责任”,青年一代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接受时代挑战。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这次疫情,可以说是对青年一代的一次“大考”。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作为青年一代,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这次“战疫”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还有很多,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挺身而出、担当奉献。
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了一线抗击疫情的斗争后,很多援鄂医护90后“有话想说”。北大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肾脏内科护士张洁说,“以前社会上给90后贴了不少标签,但在这次疫情中,90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正了名,90后真的长大了,以前我们被别人保护,现在我们可以保护别人了。”1990年出生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师李嘉茵在武汉火线入党。来武汉前,李嘉茵是一名新生儿科护师。到武汉后,由于护理的对象不同,她一开始在岗位上不太适应。但通过学习,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很快成长为一名重症护士。“我们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救治更多的患者。”另一位援鄂医护人员叶红菊感悟到,“被患者需要,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不再是孩子了,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这些经历了“抗疫大考”的年轻人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理想”、“本领”与“担当”。
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希望每个青年能坚定理想信念,在奋进中成长,在奋斗中绽放。
与时代同前进,不辱使命不负期望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中伟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2020 年 3 月 15 日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背后,是无数平凡的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让我们走进这些“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的中国青年。
马洪全,在武汉隔离病房做保洁员。第一次清理新冠病人的呕吐物时,他的手有点发抖;全程用了15分钟,才处理完毕。现在,他已经对清理医疗垃圾驾轻就熟。保洁员马洪全,觉得被需要的感觉真好,他想一直做到疫情结束,送走最后一批病人。这是一名保洁员的“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关键词是“不畏艰险”。

骆名良,是一名建筑工人,参与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他在工地从早上7点加班到晚上11点,只为与时间赛跑。拿到7500元工钱后,他却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报酬都换成牛奶,全部捐给病房的白衣天使和医院门口的执勤人员。这是一名建筑工人的“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关键词是“冲锋在前”。
……
不畏艰险的保洁员,冲锋在前的建筑工人……这些平凡的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用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除了对他们点赞,还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与时代同前进、不辱使命不负期望,积极成为“好样的”“堪当大任”的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加油;中国青年,出列。中国青年,有你有我有他!
勇于创新创造,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熙婷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2019 年 4 月 30 日,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要尊重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规律,创造新时代青年英雄辈出的生动局面。
新时代,新青年,新奋斗。青年英雄辈出的新时代是高度弘扬创新文化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严峻挑战。“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与中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探索实践相互印证,充分表明:人类与病毒较量,必执“科技利器”。中国科技的“硬核”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分外耀眼,有力彰显了我国在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储备实力和科技长期积累的深厚底蕴。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面向全国“揭榜”,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就在最近,新冠肺炎国内首批疫苗开启临床试验,我们朝着彻底战胜这一病毒又迈出重要一步。在战“疫”的“主战场”外,从AI测温系统、智能机器人、限流预警平台等新产品助力复工复产,到各种智慧农业的新服务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再到“云签约”等新方式让企业运营从“面对面”转向“屏对屏”……这就是中国科技迸发出的战“疫”力量,在这股强大力量背后,是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这次全民战“疫”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逢祖国需要时,90后青年人,以责任为战袍,担当为铠甲,同病魔搏斗。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用大爱书写青春壮丽华章,为青年树立了榜样。武大联合科研团队成员辜家爽就是科技战“疫”的一员。在疫情期间,武汉大学宣布该校组建的联合团队创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有助于破解临床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

1月下旬开始,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臻熙医学公司有关专家联手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一项更加精准、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春节期间,人手不足,公司号召员工返岗,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报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正是有着像辜家爽一样的科研攻关工作者,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了我国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我们曾经战胜百年不遇的滔滔洪水、来势汹汹的非典疫情、山崩地裂的汶川特大地震,谱写了一幅幅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今日,历经战“疫”大考,我们坚信,中国青年在抗疫战场上,正确发挥科技创新能力,将是一支战无不胜、不畏艰险的青年突击队,筑起保卫人民安全的铜墙铁壁!
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
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017级博士生赵欢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 2013年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正经历着艰巨的考验。在全民抗击疫情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他们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使人们看到了我们社会发展的不竭希望与磅礴力量。他们是用实际行动传承“五四精神”的人,他们的表现就是“五四精神”在今天的样子。
1月25日大年初一,即武汉封城后的第二天,宝鸡眉县的18岁高中生朱如归瞒着家人,只身一人从眉县乘火车到西安,再从西安到河南信阳。后因为疫情原因,信阳实行交通管制。他便沿国道步行,经一天一夜约100公里的赶路,到达湖北孝昌县。自大年初四开始,他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隔离区从事志愿服务,负责确诊患者的饮食起居及隔离区的安全巡视,连续奋战近两个月,3月24日平安返回眉县,4月8日解除隔离回到家中。

朱如归的事迹一经报道便受到各方赞扬,他确实有过人之处。期间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很多人不敢想不敢做的,比如第一时间联系当地共青团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交通管制后决定步行100公里,决定在医院隔离区服务等等。但是,他的这每一个决定又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联,与时代赋予国家和民族的紧急任务紧紧相联。可以看出,朱如归是一位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好青年。
有网友评论朱如归:“这孩子未来不可限量。”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说过:“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他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听党话跟党走,将来干出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