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费县校区“战‘疫’思政”:给宅家大学生穿上“思想防护服”
时间: 作者: 张茂坤 来源:临沂大学
2020年寒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宅家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带来极大的冲击与影响。因疫情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等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蔓延并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归纳为“迷茫型”“焦虑型”和“佛系型”三种类型。如何化解这些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临沂大学费县校区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习近平的劳动观,遵循“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的“大思政”理念,利用“网络第三课堂”为学生组织一堂特殊时期的“战‘疫’思政课”,消除宅家大学生的思政空挡期,为战“疫”中的学生“穿”上思想和心理的“防护服”。
坚持思想引导,丰富“战‘疫’思政工具箱”,以中国战“疫”宏大实践培养学生一颗“中国心”。彪炳史册的这场人民战争,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波澜壮阔的实践样本、内涵丰富的生动教材、震撼心灵的鲜活载体。通过向学生推送战“疫”典型事迹、故事、音频,组织“网上主题班会”,开展“疫情形势与政策网课”等多种网络思政形式,重点从两个层面塑造学生的“中国心”: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增强制度自信,通过战“疫”中的真实故事,感悟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与担当。从“一线防疫”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信仰与担当、生命与价值:从“逆行者”的背影体验“职责与坚守”,从高龄院士疲倦的面容读懂“科学与使命”,从“请战书”“申请书”上鲜红的手印明白“牺牲与担当”,从高高飘扬的党旗升华“理想与信仰”。让大学生的“中国心”里留住一份善良,在服务国家成长中扛起一份担当,在追求梦想中实现一份价值。
坚持科学引导,以“科学防‘疫’”引导学生践行科学精神,给学生穿上“心理防护服”。这场疫情,催生了许多教育人士的深度思考。“战‘疫’思政课”主要通过两个维度为学生编织“心理防护服”。首先,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生命教育。持续搜集、不断更新和连续推送战疫科学防护知识手册、读本、图文、音频等资料,组织“网上战‘疫’沙龙”,引导学生科学防疫,理性认识疫情,让学生相信“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正确把握和运用防疫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其次,加强舆情引导和心理疏导,遏止学生“心理瘟疫”滋生。加强对学生极端化、非理性的宣泄言辞的管控与心理疏导,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针对各类“压力应激反应”的疫情心理问题,通过“情绪迁移”,阻止学生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
坚持劳动引导,丰富宅家生活的劳动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是需要教会学生的四种本领。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生活是一本教科书。疫情停学期间,增加了学生与亲人之间的共处时间,通过开展“感恩观和生活劳动”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每一个成长点。陪伴父母亲人,感受亲情,学会感恩,遵循“亲情与陪伴也是一种教育”的育人理念,学校组织发起“学会感恩”网上主题班会,让学生在陪伴亲人、感受亲情的同时,学会感恩父母、他人、社会和祖国。倡导居家劳动,树立正确劳动观,秉承“生活在哪里,劳动教育的载体就应该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发起了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家庭劳动活动和社区志愿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以“临沂大学团员先锋”参与社区战“疫”服务,让学生在学与做中“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坚持活动引导,开展师生“战‘疫’艺术创作网上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宅家精神生活。将美育融入“战‘疫’思政课”,通过策划设计不同主题活动与项目,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思想“活”起来、心理“实”起来,是“战‘疫’思政课”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临沂大学费县校区师生开展了朗诵、文学、美术、书法、歌曲五大艺术板块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网上战“疫”艺术创作活动,持续为学生推送了五期系列战“疫”艺术作品专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用艺术的形式、美育的力量、“以文化人”的价值,感染学生,为学生打造一道艺术大餐。利用心流理论,让学生专注于艺术创作的同时感受过程中“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的心理体验,从而获得战“疫”忧虑感消失、主观时间感改变的心理疗效。
坚持法治引导,开展“因‘疫’授法、因‘疫’守法、因‘疫’用法”教育,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科学生态观。通过积极开展“依法防疫”网上主题班会和自创歌曲《新冠告诉我》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加大对大学生法治培养力度,引导学生严格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作者系临沂大学费县校区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