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所艺术院校学子同上思政课,共话青年使命担当
时间: 作者: 李月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5月16日,由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主讲的《战疫逐梦 书写新时代青春华章》公开课在人民网优学院平台正式开讲。这也是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8所艺术院校联合举办的“艺术院校疫情防控思政公开课——责任 使命 担当”市级思政课选修课的第一堂课。
艺术院校疫情防控思政公开课正式开讲
据了解,“艺术院校疫情防控思政公开课——责任 使命 担当” 市级思政课选修课由中国戏曲学院发起,自5月16日起,至6月6日结束。公开课采取网络直播的形式,并邀请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星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平,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刘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副主任杨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张建国等专家为学生授课,为高校师生解读疫情防控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将抗疫精神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政课堂,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在直播间为学生授课
徐超在授课过程中谈到,今年适逢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国戏学子们秉承前辈先贤追求真理、以艺报国的崇高理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并传承着国戏精神和中国精神,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以艺战疫。他们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国戏学子立志报国使命与担当。
《战疫逐梦 书写新时代青春华章》公开课结束后,星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平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主旋律歌曲创作》公开课。陈平在授课中说道,音乐的教育意义可以概括为生民之道,乐为大焉,用音乐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教育传统,我们要运用思政课知识创作抗疫主旋律歌曲,要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和音乐素养,领悟音乐中所蕴含的道理 ,同时鼓励高校师生把当前的创作融进抗疫等主旋律视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据直播平台统计数据,16日直播的两节公开课总访问学生和教师数有近23500人参与课程,互动留言9100余条,课堂气氛热烈,专家们的精彩讲授也引发了师生们的深入思考。 
此次公开课策划人、中国戏曲学院思政部主任梁建明介绍,今年,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发挥艺术院校在全市思政课建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对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行动计划》任务部署,我们将进一步汇聚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服装等各领域名师大家,以艺抗疫,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创作。”梁建明说。 
“今天的思政大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目前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中国戏曲学院2019级新媒体艺术系学生杨雨龙说,艺术院校学子通过歌曲、原创短视频、形体表演、绘画等自身专业优势进行创作,并将其化作一种精神力量,增强了人民战胜新冠疫情的信心。这也正如老师所说:“中国人民,越艰险,越向前!”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盛鑫洁说:“在这次疫情中,我自愿报名成为了志愿者,在福建为武汉的同胞们筹集捐款和医疗物资。我也看到,不少与我同是00后的兄弟姐妹们,在抗疫前线挑起大梁。这是我们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中国音乐学院2019级音乐师范教育中心学生魏欣然谈到,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我更加认识到音乐学习和思想政治学习有着紧密不可分的联系。《乐记》有云:“德音谓之乐”,好的音乐抗疫作品一定是融入了主旋律、正能量的理念,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力量。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提升道德政治觉悟、心系国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由术上升到道,我们创作、演绎的作品才有根基,才能更打动人心、走进人民的心里。
据悉,此次授课内容还将作为北京市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课程资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提供鲜活的备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