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大:扎根中国大地,高扬主旋律奋力培养“新时代财经英才”
时间: 作者: 未知 来源:中国教育报
肇始于民族危亡,诞生于五卅风云。自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诞生至今,西南财经大学一路铭刻“爱国报国”烙印,始终将人才培养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扎根中国大地兴学育才。建校95年来,为国家输送了18万余名财经领域卓越英才,并以“中国金融人才库”美誉为世人瞩目。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按大区重点布局的4所本科财经院校之一,到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门直属高校,到跻身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矢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奋进。面向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一流人才培养带动一流学科建设,全面开启、显著加快国际知名财经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财经英才。
立德树人,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
“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地位,始终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面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
“唯有时代,容得下最大的梦想;唯有时代,可造就堪当大任的新人。”2019年9月,在新生“开学第一课”上,西南财大党委书记赵德武从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述引入,结合新中国70载的砥砺奋进与伟大成就娓娓道来,启发同学们思索:“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西南财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大学生活如何度过?”围绕“将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告白祖国”主题,赵德武深情寄语新同学:“大气为人、大智谋事、大爱行天下,充分释放最具挑战性的创造力,做最有理想的自己!”生动鲜活的“开学第一课”激起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学校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始终坚持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围绕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重构教与学,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四个融通”,引导学生坚持“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第一主课”,聚焦课堂“温度、深度、活跃度”,围绕促进思政课教育立德与树人、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价“四融合”,全面实施“双向循环反哺式”等教学改革,着力打造校内“红色文化走廊”、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多措并举促进思政课队伍整体成长。继涌现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政课“全国影响力人物”等老一辈思政课专家后,学校多名中青年教师又接连获得思政课全国“教学标兵”“教学能手”“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有同学在评教系统上写道:“课程很过瘾、很深刻,心中的困惑没有了,像是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坚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把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有机融入专业课堂、通识课堂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国际商学院本科生夏锐道出同学们的心声:“课程之间,有经世济民,有学无止境,有家国情怀,有对我们担当起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期待。愿常听老师教诲,学有所获。”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实施“1+3”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体育课教学为基石、以“光华杯”系列体育竞赛为纽带、以体质健康标准辅导与测试和学生课余时间自主锻炼为补充,构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设立专项体育社团活动基金,建设学生体育品牌社团,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近年来,获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冠军、四川省大学生游泳比赛、健美操大赛等国家级别、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出台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细则,设立艺术教育中心,实施美育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开设高水平公共艺术课程,打造文化艺术类品牌社团,定期举办草坪音乐节、“金色之秋”艺术团、话剧年度大戏等品牌文化活动,连续举办30届校园大学生艺术节,校园美育深入人心,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持续提升,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
优化细化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深入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紧扣以劳动价值观为核心的“五大劳动教育目标”,统合“四大劳动实施体系”,完善“四大劳动教育保障体系”,着力在培育“价值观”、建好“金课群”、开展“实践系”、打造“共同体”上下功夫,构建实施具有西财特色的“5+4+4”劳动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锤炼奋斗品格。2019年发起成立财经高校劳动教育联盟,主办“财经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论坛”,探索财经高校劳动教育创新之路。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氛围、丰富的育人内涵和富有磁场的西财魅力,持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校师生迸发出来的“大爱精神”。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芦山大地震中,西财师生“高擎匡时扶运之旗帜,力袒经世济民之襟怀”,勇担社会责任,设立灾区爱心学校,先后接纳安置了1500多名灾区学子。学校的大爱之举,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的普遍赞誉。全体西财人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历史时刻凝聚起的共克时艰、团结一心共担社会责任的大爱精神与文化积淀,熔铸为西财“经世济民,孜孜以求”大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成为西财砥砺前行的恒久力量。
在西财培养的各类人才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金融系统十佳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双拥”模范,有在国内外顶尖大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有奥运会冠军、联合国官员,还有为挽救战友生命英勇牺牲的烈士、见义勇为智斗歹徒的勇士、义无反顾“投笔从戎”的学生战士……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让一批又一批的西财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改革创新,提升卓越财经人才培养能力
西财坚持人才培养“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系统培养观”,把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地位,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4年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06年起全面实施通识教育改革;2009年设立“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积极探索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2010年推动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依托大金融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13年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实施“本科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2019年起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围绕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取得显著进展。
构建全周期通识教育体系。2007年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打造通识核心金课,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发起组建“川渝地区通识教育联盟”,创新跨校跨区域协同新模式,推动教师互派、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该探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文学院詹冰倩同学深有感悟地说:“一次交换,两种体验。我在不同的学校感受着不一样的氛围,不同的校园文化为我们的成长注入不同的力量。”
深入实施3类人才培养改革,构建多通道拔尖人才培养路径。一是经管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构建“理论基础+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全面重构教与学的过程,有机融合“三个课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金融+X”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以“‘金融+X’跨学科人才培养”“金融与人工智能”“会计学大数据”等6个实验班为载体,推进“跨学科课程优化+小班化研讨教学+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训练”四大改革。设立“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实验班”,遴选优秀学生实施大类培养、全英文教学,着力培养复合型拔尖人才。三是国际组织人才专项培养计划,融合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学科专业优势,设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验班,努力打造“外语+专业+国际组织”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一流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和“直博生”项目,全面推进“申请—考核”博士生选拔方式改革;以一级学科为口径开设“三中”“三高”课程,建设金融学科群平台3门核心课程,强化研究生学科基础;专设科研训练类课程和学术写作课程,创设研究生学术训练营,邀请重大研究项目负责人开设学术前沿课程,推动科研项目课程化;实施中外双导师制,开展联合培养,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2016年以来,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经济研究》等CSSCI、SSCI和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67篇。
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从2010年开始持续推进以“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教学协作观”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围绕“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梯度课程目标,积极推行“小班化研讨式”等教学改革,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知识传授”向“知识传递、融通应用和拓展创造”转变。如国际商学院吴钢老师围绕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四大目标,微缩在手掌和手指的动态关系中,简明清晰又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巴掌教学”,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财经学科首先是经世致用之学,让学生关民生、识国情,扎根中国大地成长成才是西财人不懈的坚守和追求。
2016年以来,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院党员教师帅青红教授的带领下,一次次来到阿坝金川县和凉山美姑县,从埋下第一根光纤电缆、安装第一台电脑到帮助村民从电商平台卖出第一批山货……同学们亲身参与两县“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农特产品基地建设,培训电商从业人员,为两县制定电子商务脱贫奔小康方案,师生共同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在精准扶贫实践中成长成才。2019年,学校两个扶贫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广受海内外关注的西财“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创新“教师指导+硕博带队+本科生全程参与”实践育人模式。10年来,从中俄边界到雷州半岛的渔村,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以西南财经大学学生为主体,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14000余名学子,深入全国29个省市、367个区县、1481个社区,覆盖40011户家庭和127012名个体,调查收集中国家庭资产、负债、消费等基础数据,同学们用脚步丈量中国,用知识改变中国,在实践中认知自己、锤炼意志,涵养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错过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你的大学生活可能并不完整”,是参与过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最大肯定。“百炼成钢,实践给了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机会。我们参与调研,就是为了中国的美好事物燃烧自己,所以我们绝不轻言放弃。”参加2017年江苏9组调查的季心悦同学说道。
继往开来,创新引领“新财经”一流人才培养
穿越95年风雨沧桑,西南财经大学始终初心不改、弦歌不绝、求索不止,扎根中国大地育英才。经过一代代追梦人的接续奋斗,西南财大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国家经济腾飞中书写了隽永篇章。“西财系”精英辈出,知名校友遍布京、沪、深等金融重镇核心圈层,对金融经济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这已成为金融经济圈备受关注的“西财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财人才培养成果丰硕、令人瞩目: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7项;35个本科招生专业中22个为“五星级”,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别、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生毕业深造率达43%;会计学在中国大陆高校中首家通过AACSB商科和会计双认证,工商管理获EQUIS再认证和中国高质量MBA认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全国首批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门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2018年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专家高度评价。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成效显著,学科专业实力雄厚,现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是“全国高校就业50强”高校。学校是国家经济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别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新时代、新使命、新跨越。当前,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改变和重塑财经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催生“新财经”。“新财经”处于新时代教育、经济与科技的交汇点,要求高等财经教育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如何适应这一深刻变革,主动引领“新财经”,培养“新财经人才”是时代赋予学校新的责任与使命。
西南财大校长卓志强调说:“面对新科技与新经济的快速变革,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校科学谋篇布局,主动担负起引领‘新财经’的时代责任,加大‘新财经’人才培养力度,拥抱新科技扎实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与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的一系列探索实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构筑“新财经”人才培养体系新高地。做好新财经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出台一流本科行动计划,实施“1+N”系列改革。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构建书院制、导师制、完全学分制、项目制“四制协同”新机制,实施小班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本硕博贯通化的“五化联动”新模式。发挥“经济与管理学科群”交叉融合优势,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财-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升级金融与人工智能、会计学大数据、“金融+X”人才培养试验特区等,促进经济与管理学科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交叉融合。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重点实施“经管学术精英培养计划”“现代金融行业菁英计划”,完善优生优师优培机制,优化本硕博贯通培养,构建以学科交融平台为支撑、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新财经”教育教学改革先行区。以“智能+”和“物联网+”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新专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聚焦大数据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构建“财经理论+数据算法+模拟建模+机器学习+场景运用”的新财经课程体系。实施新时代经济与管理系列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出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一流教材。设立人工智能研究生荣誉项目,深入开展“西财—云从”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打造“新财经”产学研协同育人示范区。推进科教协同,以创始成员身份加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风险数据分析联盟CDAR实验室,与成都市、美国道富银行联合创办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实现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推动产教融合,依托四川省、成都市与学校三方共建的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整合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主办国际金融科技论坛、夏令营和学科竞赛,“成都八零国际大学生金融科技产品与研发大赛”被业界誉为“金融科技黑客马拉松”。与中国建设银行、阿里云、钉钉等一流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育人平台,将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学校作为财经金融精英的孵化器,一批批优秀的学子在这里学习、成长,激荡思维、碰撞思想,又用他们的所学推动中国财经金融实践不断向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西南财经大学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并以此引领带动学校全面创新发展的历史新跨越中。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西南财大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国际知名财经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