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线上线下,与学生道别。在最后一次“云课堂上”上,北师大校长董奇鼓励大家今后用行动战胜困难、成就人生,利用科研成果助力“抗疫”的“85后”教师田怀玉则勉励大家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人生追求。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线上线下,与学生道别。
特殊毕业季,北师大校园里,高挂的毕业横幅,五彩的背景板,盛开的向日葵,一道道暖心的风景为毕业生送去美好祝愿。

北师大校长董奇。
“我知道,大家都希望,能身穿学位服在校训碑、在木铎前拍照留念,希望能和父母在北师大校园里走一走,希望能和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热烈而庄重的典礼仪式,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疫情之下,毕业难免有些遗憾,董奇代表学校允诺,“欢迎所有2020届毕业生同学们,将来重返母校,通过参加今后任何一届的毕业典礼或者其他适合大家的方式,为大家补穿一次学位服,补拍一次毕业照。我们永远在新外大街19号等着大家!”

一道道暖心的风景为毕业生送去美好祝愿。

一道道暖心的风景为毕业生送去美好祝愿。
毕业之后,大家都要开启新的人生征程。董奇说,就像这次突发的疫情一样,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常常会不期而遇。如何战胜困难,实现明天的成功,是每年毕业典礼他都希望和大家共同讨论的重要问题。结合过去近200天不同寻常的岁月,董奇给出寄语是:学会用行动战胜困难、提升自我、实现目标,做好人生的“行动派”。他深情鼓励,“希望大家面对今后征程中的崎岖坎坷,能够做到及时行动、协同行动、创新行动和可持续行动,在困难中磨砺自我,在挑战中愈挫愈勇,在风雨中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收获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北师大85后教师田怀玉。
北师大85后教师田怀玉也与学生分享“抗疫经历”。作为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教授,他从事的研究方向是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具体包括传染病的数学模型和预测预警。疫情暴发后,他的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北京市新冠肺炎传播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平台,他自己也被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为外部专家,成为模型工作组中的中国大陆两名专家之一。
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根据对公开疫情资料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建模,科学评估控制中央对湖北和武汉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效果,建立数学模型对各种控制方法进行评估,得出我国管控措施将疫情传播延缓了2.91天的重要结论。他们还将研究结论形成22份疫情分析报告,向上级汇报,相关研究也刊发在Science杂志上,为世界卫生组织科学评价和认可中国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证据,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用于制定新冠肺炎预防控制研究路线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读书人的志向,也是田怀玉欣赏的古言。疫情期间,从湖北人民严格坚守自我隔离到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从北师大师生守护校园一方净土到学校志愿者免费提供心理支持服务,无不体现了此种追求。
田怀玉说,希望毕业生同学在追求个人的志向时,也能够考虑为家庭,为国家,为民族有所帮助,“在大大小小各个方面改进和完善我们共同的世界,造就我们更美好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