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在广大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持续了近3个月的抗疫战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这场疫情带给大家的影响依然在……
疫情期间,新闻报道每日确诊病例的增加、死亡人数的增多,病毒传播速度之快都挑动着大家本就焦虑的神经。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生活工作受到影响,经济来源受阻,摆在面前的如房贷、车贷等经济问题对人们心理上产生重击。
面对上述情况,大家的负面情绪可能会被无限放大,而积极情绪明显减少。抑郁症在临床上的特征以显著而长期的心境低落为主,因此,疫情之下有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以及原本抑郁程度得以控制的患者症状加重。
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盯住”抑郁症患者的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
对于抑郁症,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而药物治疗是治疗中关键的一环。
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抗抑郁药物已经成为处方频率排名第四的药物种类。
虽然目前新型抗抑郁药物不断发现,其使用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但仍然需要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激越、镇静、性功能障碍、精神敏锐度及记忆力下降、体重增加及代谢异常等,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是一过性的。
罕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脏副作用、神经系统副作用及肝脏副作用,以及可能存在于年轻个体中的自杀风险升高等。
除了给患者造成主观痛苦及躯体共病外,上述不良反应是导致停药的重要原因,进而增加出现不良转归的风险。
心脏毒性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最常发生于治疗最初的6个月内,不同药物出现的时间可能不同。一旦患者在抗抑郁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及肝损害的体征及症状,如疲乏、恶心、腹痛、发热、深色尿、黄疸及瘙痒等,需警惕是否为抗抑郁药物所造成的肝损害。此时患者需立即就医进行药物调整以及肝功能的恢复。
其中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合会(WFSBP)指出:阿米替林、度洛西汀、安非他酮、曲唑酮、噻奈普汀及阿戈美拉汀造成肝功能损耗的风险高,而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及氟伏沙明等造成肝功能损耗的风险低。因此,对于存在肝功能损害既往史或慢性肝炎患者,可选择风险较低的药物。
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是SSTIs以及SNRI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性欲改变及勃起/射精/性高潮功能障碍。此类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若出现上述临床反应可积极与医生沟通,进行药物的更替或者加用其他药物。
低钠血症
SSRI、SNRI两类药物易引发低钠血症,高龄、既往曾出现过低钠血症等均是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需警惕。
5-HT综合征
5-HT综合征是5-HT能活动亢进的结果。5-HT综合征的诊断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高兴奋性表现,加上药物所致5-HT能水平升高,因此患者及其家属需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发生如下临床症状,如包括意识受损、激越、震颤、反射亢进、肌阵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其中发热可能很明显。若出现以上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药物调整以及症状的解除。
温馨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下,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