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人民的饭碗紧紧端在自己手里
时间: 作者: 王海云 来源:学习强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时不待人,面对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稳住农业基本盘、抓好农民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对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党中央率先作出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的重要文件都明确了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确保守住“三农”这个重要的战略后院,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以有力的举措再次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集结号。2月13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分析研判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措施,提出把中央对“三农”工作各方面的要求落实到位,坚持防控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支撑保障。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紧急通知,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明确一系列特别支持帮扶政策,推动养殖业立即复工复产。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疫情情况下的春耕备耕问题,提出分类分区精准施策,落实差别化防控疫情的要求,确保“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推进,一个作物一个作物地落实”。这一次次干货满满的重要会议,为我们将疫情防控工作与“三农”重点工作统筹结合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公共卫生领域,但牵一发动全身,其影响波及到各个领域和行业。从农业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的角度看,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比如,各地实施的严格交通封锁对于及时切断疫病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给农产品的运销带来困难和挑战,有的农产品暂时就无法外销,使交易中断;有的农产品积压在田间地头,储存较为困难;一些当季的水果蔬菜不能及时出售,错过最佳上市时间,降低了产品的价值,还增加了储藏成本;因防控疫情的需要,很多城市暂停了活禽交易、关闭了屠宰场,许多饲料厂因为延迟复工尚未开工生产,直接影响农村畜禽产业;迫于疫情防控的形势,许多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没法实现跨区域外出流动,影响务工收入,为完成增收目标增加了困难和压力。
疫情防控的战斗还在持续,形势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农村作为疫情防控中的敏感区和薄弱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仍然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精准防控和重点防控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防控措施在广大农村落地、落实、落细,坚决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统筹结合。粮安天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稳产保供的鲜明信号,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同时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针对疫情防控的态势,鼓励以村为单位、采用人员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春耕备耕,避免人员集聚。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动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落地见效。科学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春耕备耕期间需要开展农技培训的,鉴于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也以线上咨询和培训为主,采用微信、QQ、短信等方式,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线上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
疫情防控与外出务工统筹结合。外出务工事关很多农民的生计生活,事关农民的收入,因此需要将逐步复工复产与及时做好农民工返程的防疫工作统筹结合。输出地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根据防控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形式多样、科学精准地广泛开展好应对疫情政策措施的宣传讲解,引导好广大农民工科学防控、降低感染的风险。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要加强有效对接,加强监测,坚决防止疫情出现反复。同时,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稳定农民转移性收入,解决好农民增收的问题。加快建设三农工作人才队伍,提升农民的素质和学历,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贯通培养,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疫情防控与推动农业提质量统筹结合。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再次提醒我们要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推动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号文件提出要补齐路、水、房、校、医及文化、环境等短板。实施乡村振兴,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减贫工作,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水平,发展和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功能,促进农业经济多元化,用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促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让我们众志成城、坚定信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结合、周密安排、履职尽责、强化落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扎实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王海云 执笔)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