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毛泽东《送瘟神》 增强中国前进力量
时间: 作者: 王 磊 来源: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行各业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目前,战“役”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滚石上山劲不松,爬坡过坎用硬功”,越是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需要强大精神的支撑,越是在最艰难的发展时期,越需要思想理论的引领。今天,我们重读《送瘟神》,学习、领会毛泽东人民健康与医疗卫生思想,不断增强中国前进的力量。
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阅读刊登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豪迈诗篇《送瘟神》。原诗如下: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送瘟神》是联章体诗,分上下两首,第一首诗从历史角度,描写了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肆虐,广大农村凄凉萧条的景象和劳动人民悲惨的处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旧社会。第二首诗从现实角度,描写了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来,毛泽东还在《送瘟神》的后记中写道:“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可见,重读《送瘟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我们增强战胜当前疫情的决心,也有利于我们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利于我们树立 “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恒心,不断增强中国前进与发展的力量。
一、重读《送瘟神》,有利于增强战胜疫情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南方人民饱受血吸虫病的折磨,大约有1000多万人口患病,超过1亿人口受到感染的威胁。患者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死亡。患病的妇女不能生育,患病的儿童发育受影响,病区人口减少,生产力下降,少数病区甚至田园荒芜,人烟凋敝。血吸虫病俨然成为危害人民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
为消灭血吸虫病,毛泽东亲临疫区调查研究,并多次组织党政干部和医学专家会商,向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明确具体的指示。1955年11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对血吸虫病要全面看,全面估计,它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应该估计到它的严重性。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防治血吸虫病要当作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挂帅,要组织有关部门协作,人人动手,大搞群众运动。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1956年2月1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战斗,江西省余江县就率先传来了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喜讯。
经过70年的发展,当今中国已取得巨大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物资储备丰富,医卫体系健全,人民素质提升……这一切都是我们战胜当前疫情的重要保障。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高度重视疫情的防控工作,制定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疫总要求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总策略,坚持全国一盘棋,组织全国人民一起战“疫”,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二、重读《送瘟神》,有利于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据相关资料显示,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了2000多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没有将其根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其视为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大批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深入疫区,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工作。1958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新闻,全国人民欢欣喜舞,人民欢呼:“中国人民有了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什么都可以战胜!”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正确领导、统一部署,各级政府科学决策、落实到位,各行各业热火朝天、开足马力,展开了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的较量,跑出了令人惊叹的“防疫速度”:火神山医院10天10夜建成,雷神山医院12天建成,武汉3所“方舱医院”仅用10小时建成;广州海关加快防疫材料的通关速度,从飞机降落到完成海关检查仅需90分钟;解放军以作战兵团的形式,从四面八方火线增援武汉……一位国际友人说:“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障,制度优势是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的重要前提。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就没有爬不过去的山,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战争。
三、重读《送瘟神》,有利于树立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恒心。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是一个百病丛生、瘟疫横行、缺医少药、贫病交加的局面。毛泽东提出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并领导人民制定了《急性传染病管理办法》,开展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仅仅数年时间就控制了血吸虫病、天花、鼠疫、性病、黑热病、斑疹和伤寒等疾病的流行。传染病控制的成功,让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人民彻底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以强健的体魄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今天,我们重读毛泽东《送瘟神》,就是要将战胜疫情的决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恒心,汇成强大的中国力量,推动我们乘风破浪,攻坚克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联系方式:18633400357, 328419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