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复杂,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做好疫情防控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看到,无数党员干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持续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展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如今疫情防控进入了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更要用爱国主义传输养分、凝心聚力、筑牢抗击疫情的稳固根基。一是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宣传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深入报道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理念,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用爱国主义精神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要及时、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展示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不断深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三是要讲好中华儿女抗击疫情故事,鲜活报道广大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一线警察及环卫工人等星夜援驰、为生命接力的动人事迹,展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为赢得胜利鼓舞斗志、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做好疫情防控的科学精神宣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疫狙击战”。科学防治是有效防控疫情的必然要求,也是具体方法。高扬科学精神,科学地认识疫情、科学地防治疫情,要求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提升公众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真正做到科学防护、健康防护。一是要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疫情。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新冠病毒的来源、传播方式、危害程度、治疗进展,帮助公众科普疫情防控知识、提升疫情防护能力,依靠科学客观地认识病毒、以科学知识澄清谬误,缓解焦虑情绪,坚定疫情战斗信心。二是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帮助公众科学地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同时,要引导公众尊崇科学、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科学防治的社会氛围,为疫情防控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做好疫情防控的法治宣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然而我们看到,在这疫情防控关键期,仍有一小部分人不遵守相关规定,故意隐瞒疫情发生地的行程、隐瞒发热症状四处行动、故意编造并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生产销售“假口罩”,等等。对此,要加大依法防控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一是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广大群众疫情防控法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要创新方法和形式,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报道疫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人民群众遵守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此外,要及时发布疫情期间各类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强化执法宣传教育,扩大执法效果。
做好疫情防控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公众每天面对网络上洪水般涌来的信息,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急躁心理,为此必须做网络舆论宣传教育和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一是要把控好整体舆论,为抗击疫情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使群众能够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同心合力,坚定战胜疫情必胜信心。二是要加强网络舆论跟踪研判,有效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快速准确地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消除群众的恐惧和不安,强力发声,及时辟谣、澄清事实,特别是对那些别有用心的谣言蛊惑,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批驳,敢于亮剑,着力提高宣传工作在舆论引导中的影响力、主导力、公信力。三是要统筹疫情防控和决胜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的宣传工作,为当前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营造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浓厚氛围。(执笔人:杨小军,王康)
(杨小军,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湘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康,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