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理性自觉与国民心态
时间: 作者: 李晓培 来源:南方日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既需要民众树立理性自觉,也需要塑造正确的大国国民心态。
战“疫”中树立理性自觉
科学认知的理性自觉。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宅在家里,盯着随时变化的数据和信息,行动上的相对静止掩盖不了内心的焦虑。网上未经科学证实的各种信息,诸如吸烟、喝酒可以预防病毒感染,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维生素C可以预防肺炎等,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疫情,需要民众树立科学认知的理性自觉,相信医学,用理性替代非理性,用平和替代焦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疫情防控。
人文情怀的理性自觉。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需要温暖的力量,同时也要把温暖传播开去。中华文明中传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基因,每逢国难当头,人性的光芒总会熠熠生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牵挂,钟南山院士饱含泪水的目光,前线广大医护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全中国人民内心深处喊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期盼,生动诠释着疫情防控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攻坚克难的人文情怀。
自我行动的理性自觉。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国家在行动,社会在行动,每个人也在行动。人民子弟兵火速奔赴武汉,展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行动自觉;全国医护人员自愿支援武汉奋战一线,展现了新时代大医精诚的行动自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交通、快递、网约车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行动起来,展现了国家危难、匹夫有责的行动自觉。与众多最美逆行者相比,大多数民众展现了“静”的行动自觉。为配合国家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阻断病毒的人际传播,大多数中国人取消了旅游、探亲、娱乐等活动,“宅”成了日常生活方式。逆行者的“动”和大多数中国人的“静”,“动”“静”结合生动呈现了疫情面前中国人自我行动的理性自觉。
战“疫”中塑造国民心态
直面疫情的定力。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在快速行动中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社会动员力、万众一心的合力,每天滚动公开的疫情信息,给公众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剂”。在疫情面前,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就有战胜疫情的底气。不退缩、从容淡定应对,保持这份定力,方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防控疫情的担当。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应对疫情有力且有效,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信心和能力。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关键变量,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无数个体力量环环相扣铸成抗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每个人都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战胜疫情的信心。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因如此,中国才能历经磨难屹立不倒,在涅槃中重生,在重生中辉煌。在疫情防控中,那些冒着风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驰援武汉的众多无名英雄,他们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的脊梁,让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作者系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