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一远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是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经历了一场“大考”。在解决了疫情防控的当务之急后,巩固疫情防控的既有成果,稳步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水平,成为重中之重。
制度建设就是要有效平衡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矛盾。国家治理的各项目标,也将在不断回应实践需求的过程中,在制度设计与社会情势变迁的良性互动中渐次达成。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就需要立足疫情防控实践,深刻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及时补齐制度短板,弥补制度缺陷与不足,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契合实践要求,更能有效保障人民权益,更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更加强大的防范化解风险与问题的能力。
科学把握应急管理的基本规律,实现应急管理制度的内生性变迁。制度的生命力源自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此次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探索应急管理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大量素材。通过有效提炼疫情防控的经验与认识,系统梳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相关成果,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应急管理规律,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遵循。
全面总结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实现应急管理制度的渐进式变迁。实践每前进一步,制度就需要跟进一步。要有效应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对制度进行渐进式改革,使其能够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情势,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既涉及宏观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也涉及中观的应急管理具体制度与政策,还涉及微观的针对具体情形的应急处置等,这都是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立足点。
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合理需求,实现应急管理制度的回应性变迁。在国家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起来之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有了更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并集中体现为对良法善治的需求。人们会逐渐适应、习惯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按照规则来实现自己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疫情防控中,人民群众希望相关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各领域、各环节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藏身之处,这都给应急管理制度完善提出了新要求。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现实合理需求,及时将其体现为应急管理的制度创新成果,是稳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