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官网2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影响到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已然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灾难。为减小病毒传播的风险,各国都在实行程度不同的隔离政策。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瘟疫背景下,民粹主义思潮大行其道,非理性的言行煽动民众情绪和国际舆论,导致国际间的市场秩序、基本的伦理和价值观发生错位和混乱。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了地域歧视、文化歧视和种族歧视现象,在这疑惑、愤怒、失序和失策的艰难时刻,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的问题再次被提出。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在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股潮流。全球化既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是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结果。在形成全球化潮流的诸多因素中,资本、媒体、跨国企业被普遍认为是推动现代性、全球化的重要因素。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受益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但全球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信息、人口不断交流融合,打破贸易关税壁垒、不断消除文化、种族、宗教的隔阂,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巨大风险。1986年,德国著名学者乌尔里希•贝克(U.Beck)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他认为现代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伴随物,它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的一大表征,就是它的全球性。恐怖主义、环境生态恶化、生化危机等更是加剧了这种风险的危害程度。2014年,牛津大学研究全球化与发展的学者伊恩•戈尔丁(Ian Goldin)预料,一场全球大流行病会引发对自由主义思想的反拨。
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观点并非首次出现在此次疫情中。2008年发生世界金融危机,西方社会出现了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自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大选,法国黄背心运动,更是折射出了一些西方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的泛滥。此次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利益分配不平衡。为减少在复杂系统中分配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的倾向。部分西方国家对世界各国融合发展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非常不幸,伊恩•戈尔丁当年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在这场还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大疫情面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股思潮的冲突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播等各个领域爆发,而这些冲突集中表现在国际舆论上。国际社会的舆论出现了更加明显的对立趋势,共识难以建立。逆全球化的部分狭隘民族主义者以非理性、非科学的方式制造阴谋论,甚至不惜以毫无根据的言行煽动着国际社会的情绪,制造种族、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严重冲突。疫情目前已波及200多个国家,意大利死亡人数聚增,英国政府在疫情初期采取不作为的“群体免疫”政策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和批评。经济贸易方面,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各国贸易规模大幅缩小。世界多个证券市场“飘绿”,美国股市出现了四次熔断。不少媒体发布文章担忧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再次到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地球“打烊”作为封面,恐慌、焦虑、无助甚至绝望的情绪弥漫全球。
疫情在肆虐、争端在继续,世界在撕裂,全球化俨然走到了至暗时刻。对此,我们怎么看?怎么办?
全球性疫情似乎印证了逆全球化的观点,但逆全球化思潮的席卷本身也是全球化发展的表现及反思的结果。现代性的发展潜伏着社会风险,对于现代性及风险的反思本身也促进社会修正。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在复杂的全球化系统中,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也是一种对全球化的补充与反思。吉登斯在《现代性后果》一书中提到:描述现代性并不是对新事物的认同,而是系统反省性---显然包括对反省性本身的性质的一种反省的推断。对于我们或者有所启示:对于全球化反省的目的是促使着全球化更加完善,而不是否定全球化。全球化已是世界的大趋势。各个国家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就在多元文化之上构建,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强化争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及舆论走向越来越全球化,强化狭隘的民族主义,任由民粹主义思潮的泛滥,不仅无助于扑灭这场席卷全球的巨大瘟疫,甚至将引发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截至2020年3月30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破73万例,死亡病例超3万4千例,新冠病毒正在荼毒生灵,形势危急,势如累卵!
从目前的抗疫效果来看,相对于西方国家,东方亚洲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在对新冠病毒的控制上效果比较显著。尤其中国在此次抗疫中实实在在获得了效果。这与民众对政府信任及东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不无关联。其中可对比的是韩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所具备的抗疫条件相似,但抗疫效果却不相同。根据慈善机构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2019年6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发现,86%的韩国人信任政府的健康建议,意大利的比例仅为63%。崇尚个人主义传统的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53%。此次疫情对诸多国家的政府管理系统、卫生健康系统,甚至文化传统都是一场检验,结果虽然尚未出来,但是吸收各国不同的抗疫理念和抗疫措施,分享各国抗疫的信息和经验,这是尽快扑灭异常凶险的全球性疫情所应持有的态度和对策。
大疫当前,人类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性的瘟疫面前,人类是共同的受害者,所以抗击风险也要有全球化思维。抗击疫情需要塑造科学、理性的共识,需要集体抗疫,而不是停留在情绪先行,证据、事实在后的非理性舆论引导上。各国政治家、科学家应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建立全球信任体系。面对这场全球肆虐的瘟疫,我们必须坚守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去抗击疫情,为人类摆脱这场重大危机而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