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新突破新成效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强大动力
时间: 作者: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改革办 来源:广西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一系列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指明了方向,也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
全面深化改革对夺取双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化危为机、破浪前行。
全面深化改革是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成果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广西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全国一样,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在应对疫情中,也暴露出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医疗卫生结构、物资储备体系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认真梳理短板和不足,总结疫情防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改革的办法推进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有利于筑牢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护网”和“安全网”。
全面深化改革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动力支撑。受疫情影响,广西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生产、消费和出口均受到严重影响,多行业发展受阻,民生领域困难增多。面对困难挑战,需要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创新调控,在调控中深化改革,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牢牢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保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越到最后冲刺阶段,越要牢牢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以改革思维谋划工作,以开放视野配置资源,以担当实干破解难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和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夺取双胜利目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夺取双胜利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立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立足当前,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战果。放眼长远,密切跟踪国家顶层设计和部署安排,认真梳理广西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法治保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保救助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不断提高广西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更好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立足全面恢复生产,完善金融财税和营商环境改革政策。为对冲疫情影响,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但从目前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来看,还存在复工难达产、生产缺订单、经营不增收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融资支持等针对性举措,为企业“输血”“止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缓解燃眉之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政务数据“聚通用”,完善政府服务流程,持续推进“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等政策,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化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五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做法,为企业消除“痛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
立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疫情对传统行业冲击较大,但互联网经济却显现出强劲生命力。要顺应趋势、把握机遇,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电子商务、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健全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高地。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还会带来新的消费,比如“补偿性消费”、线上生活消费、国内旅游消费等,这些都蕴藏着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拓展消费增长点。
立足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严重打乱了全球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外贸企业履约接单困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问题突出。一季度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降幅扩大,稳外贸面临巨大压力。越是困难多、压力大,越要扩大对外开放。要稳定出口贸易,抓好重点出口项目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解决重点企业跨境物流、融资和销售困难。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简化通关手续,优化口岸、物流等服务,稳定进出口贸易。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深化与东盟的经贸、互联互通、金融等多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立足保障基本民生,着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围绕保居民就业,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措施,特别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等扶持政策。强化保基本民生,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领域改革,增加重要生活物资供应,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兜住基层“三保”底线。聚焦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多措并举巩固成果,持续推动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农业科技体制等重大改革,建立健全稳定脱贫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应对风险挑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在抓准抓实抓细上下功夫,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进一步增强改革定力。改革推进到今天,坚定决心、勇于担当更为重要。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勇气、强化改革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改革决策部署上来,把精力集中到破解重点问题的攻坚上来。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落实改革主体责任,把要求提实、领衔抓实、督察务实,点面结合、多管齐下,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推动改革举措精准落地。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充分考虑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增长的压力和群众的现实需求,确保各项改革政策指向明确、措施具体、务实管用。聚焦“六稳”“六保”,加快重点改革任务攻坚,能快的就不要慢,让改革举措尽快发挥效应。细化、落实对冲疫情影响的各项改革举措,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跟踪评估、健全完善工作,及时转化为长效机制。
推进改革系统集成。防止“单打一”,要有“一揽子”的考虑,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有针对性地组合和推动有关专项改革成果集成落地,实现改革举措有效衔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最大限度提升改革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