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全球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小微企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蒋金法、京方程: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履责尽责是关键】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蒋金法、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京方程表示,推动各类主体履责尽责,是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关键。首先,财政是各级政府履责尽责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政府履行主导责任的有效手段。广泛推进财政绿色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现财政绿色支出绩效考评的云计算、云服务。要聚焦责任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有效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构建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提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有效性。其次,在体制机制建设中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特别要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的监测评价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统计评价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统计和评价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监控预报预警,并完善与生态环境质量挂钩的财政奖补政策,倒逼企业主动扛起法律法规规定的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最后,在完善制度设计中提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积极性。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行环保志愿者等公益活动机制,大力发展环保公益组织,建立健全论证会、听证会等政府公众沟通机制。
摘编自《光明日报》
【林毅夫: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化解可能出现的全球危机】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扩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波及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贫穷国家。面对这种人道主义的危机,我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分享防疫的经验,利用强大的口罩、防护服、测试盒、呼吸机等防疫必要物资的生产和供应能力,出口支援其他国家遏制疫情,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尽量助力其他国家减少疫情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危害。同时,倡导和支持二十国集团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国际机构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紧急援助和延缓债务偿还等,帮助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提醒人们,即便在21世纪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之时,面对致命的传染病人类生命和经济、社会组织依然十分脆弱。未来,人类社会还将会面对许多全球性自然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这些灾害和挑战面前,各国必须通力合作才能避免灾难的产生或是将危害降到最低水平。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提供了改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减缓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危机的契机。
摘编自《经济日报》
【彭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须强化法治保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指出,推进市场法治化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是市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一要有法可依,完善经济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经济发展各项事业的法律制度供给,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完善保障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按照包容审慎原则推进新经济领域立法,完善社会信用法制建设,推动重大改革在法治保障下顺利开展。二要依法用权,健全执法司法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保障机制。重点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优化配置执法力量。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错机制,及时有效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三要依法履职,全面建立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完善行政权力监督体制建设,实现对重点领域有效监督。
摘编自《人民日报》
【吴黎华:解决小微企业难题,须确保助企政策落实到位】
吴黎华表示,解决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难题,当前关键是要把中央各部门的惠企助企政策精准落实到位。首先,要落实好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税费政策宣传解释和辅导,确保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享尽享税费支持政策。要细化相关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引,明确政策实施范围、政策标准、办税流程等,同时要密切跟踪相关税费政策落地实施情况,及时了解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其次,要确保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支持精准到位。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一方面要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优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普惠金融领域信贷投放,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推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再次,要注重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和主观能动性。在运用多项政策和工具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也要鼓励企业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经营模式,要避免行政部门“一刀切”式的过度干预而额外增加企业的负担。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冯刚、程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需加强思政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刚,河南理工大学教授程伟认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满足青年一代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全力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造高水平思政课队伍,培育高质量思政课资源,推出一批优质示范课堂。同时,注重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增强价值观自信,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建设,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切实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品质和水平;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借鉴建设。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