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外寇,复兴中国”——探寻毛泽东初心的民族心

“战胜外寇,复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写给邓宝珊信中的这句话,代表了毛泽东初心中的民族心。毛泽东的这颗民族心,就是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出的同民族敌人血战到底、光复旧物,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1925年他在《政治周刊》发刊词中提出的“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复兴中国,第一步是要中华…

2023-08-23

习近平对毛泽东劳动观的创造性发展

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劳动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劳动观与中国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的劳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劳动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对毛泽东劳动观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劳动实践提…

2023-08-16

党内对“毛泽东主义”的最初认识和态度

一般认为,“毛泽东主义”最早提出于1941年并用以攻击毛泽东的思想,随后演化为与“毛泽东思想”相提并论的概念。其实,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毛泽东主义”或者类似的“泽东主义”“毛泽东之主义”等表述,而且都是对毛泽东在湖南秋收暴动中的思想观念展开批评。从思想内容来看,“毛泽东主义”是毛泽东的思想甚至毛泽东思想的最初表述。因此,梳理党内对…

2023-08-15

延安精神: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

2023-08-10

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经历了三次转变,即从领导民众运动到领导武装斗争、从领导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到“上山”开展农村武装斗争、从农村武装斗争到在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在开辟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已写入党的六届七中全…

2023-08-10

潘大礼:全民族抗战时期日俘对侵华战争的反省

 全民族抗战时期国共军队抓获的日俘日益增多,尤其是相持阶段的到来,“所捕获的日伪军俘虏数目比较抗战初期的数目增多了数倍”,可以断定“将来捕获俘虏的数目比现在更要多”(王克西:《关于俘虏处置问题的商榷》,《政治工作》1939年第2卷第3期)。在当时的局势下,“俘虏几乎提供我们很要知道的情报”(马锐筹:《俘虏的审问问题》,《日本评论》1941年第13卷第8期)。…

2023-08-10

建军井冈山——毛泽东与秋收起义军的历史渊源

毛泽东的军事生涯是从1927年开始的。虽然在辛亥年革命军起时,他奋而投军,在湖南新军有过半年列兵的经历,但和那些军校出身或职业军人相比,毛泽东的军事阅历基本上是空白。然而,在风云激变的1927年,毛泽东断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率领一支临时组合的队伍,并且在经受秋收起义失败的重创之余,硬是在井冈山上闯出一片新天地,他本人也从此开始逐步成长为人民军队的统帅…

2023-08-10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人民要论)

内容提要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继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历…

2023-07-30

从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学术随笔)

作为古代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的现代中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未来中国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的重要论述,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和…

2023-07-27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