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和领袖文化——由“红色旅游”想到的

有客来,谈到韶山旅游,在商摊买一毛泽东铜像,开价180元,还价80。摊主说:请毛主席像,不能讲价的,讲了毛主席不高兴,就不灵了。这位朋友反应倒也快,回道:毛主席最讲实事求是,你要虚价,毛主席也不会高兴,报个实价吧。 听了此事,不觉想起自己在广安也曾遇到一事,导游带我们到邓小平母亲坟墓前,指着一棵树说,1976年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时,该树就枯了。1978年搞改革…

2019-03-06

陈云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内外迫切希望改变“文革”中被破坏的国民经济状况、急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和情绪支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新一轮的严重失调。 陈云以敏锐的眼光,高度注意到当时经济建设不从实际出发,急于求成的冒进倾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促使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这是党和国家工…

2019-03-05

陈云关注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视角

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陈云极为关注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分别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社会风气等不同层面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要求。 “节省一切可能节省的开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陈云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正是建立在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的基础之上,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始…

2019-03-04

刘少奇与中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原局(后为华中局)书记,在领导华北、中原、华中抗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独立自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丰富和发展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他亲临中原抗战前线指导工作,对中原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以及豫鄂边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

2019-03-01

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党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的”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不是混合物,不是全体党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的。这种结合是一种矛盾的结合,内部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有党的领袖和普通党员,也有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正是因为这种组织结构,党才具有强大战斗力。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规则就是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

2019-02-28

毛泽东与民主建国会

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仍然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重视推动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 当时党的统一战线最重要的问题是正确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与他们长期合作。为此,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采取了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 一方面,强调要团结民主党派,尊重他们,与他们长期合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另…

2019-02-27

组织熔铸与个人努力: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成长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下称“中大”)留学一年,邓小平完成了革命知识储备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这是他人生转折的关键,影响深远。学界对此一向重视,但囿于材料限制,相关研究多并不充分。 中央文献研究室著《邓小平传(1904-1974)》和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斯皮恰克父女合著的《邓小平在莫斯科(19261927):一个革命者和未来改革者思想的形成》,是少有的利用了俄罗斯国家…

2019-02-26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的影响

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追求,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思想与实践历程。尽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内圣外王”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背后所隐含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是毛泽东的文化心态和实践历程同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拟就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的影响略作探讨。 一 “内…

2019-02-25

毛泽东谈领导干部如何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要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方法。 他强调:有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他还将批评和自我批评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一起,确立为党的三大作风。 从此,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力思想武器。 领导干部要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至少有三…

2019-02-22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