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希望你们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我国共有专任教师近1900万人,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本版推出特别报道,走进总书记曾考察调研过的学校,回访总书记曾勉励过的教师,倾听他们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坚守讲台的动人故事,也向所有扎根在大江南北、奉献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表达由衷的敬意。
——编 者
中国人民大学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为思政教学提供更多“金课”
“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大会,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在现场观礼。
大会现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137名志愿者参与服务保障、84名师生作为广场合唱团成员放声歌唱。“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合唱团成员开展宣讲,拓展延伸这堂大思政课的育人链条。”王易说。
当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新学期全校思政课教师第一次集体备课会举行,新鲜的思政课素材很快融入课堂。
3年前,同样在立德楼,一堂特殊的思政课让老师们记忆犹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王易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通过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穿越太行山的层峦叠嶂,跨过黄河的九曲回肠,前段时间,人大师生奔赴陕西延安,与延安中学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人大学子讲述延河讲师团的故事,延安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大家一同种下玉兰和枣树苗。
建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发起成立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建设联盟,创设“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等品牌活动……几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努力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
新学期开学了,立德楼里生机勃勃,鲜活的思政课将滋润更多学生的心田。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25年9月10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