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用好用活红色元素 寻求思政课特色教改

2016-10-26     来源: 中国教育报字体     作者: 未知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实施了“红色薪传”党建品牌创建战略,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政课改革,特别彰显与黄冈红色文化相结合,强化红色元素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功能。
思政课教学“接地气”
组建一支红色教学团队。聘请全国全省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省市党史办研究工作者、老红军等担任思政课讲座教师,并为他们搭建“红色讲坛”教学平台,定期聘请来校“红色讲坛”进行教学;校内主讲教师通过定期深入红色文化基地调研,把黄冈红色元素融入教案课件之中,做到讲课接地气;
建立一批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学校把黄冈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战争遗址与故居等挂牌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访问与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用好红色资源展示馆。为了便于传承红色文化,学校在校内建立了黄冈红色资源展示馆,要求思政课教师把相关内容的教学搬到“红馆”进行,教师在“红馆”上思政课要做到全覆盖,每一位学生在“红馆”学思政课要做到全覆盖;
拍摄一批红色微视频。以信仰、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党群关系等为主题,拍摄“马克思主义在黄冈”“共产党在黄冈”等一批微视频,一方面为学校的“红薪网”提供资源,便于学生在课外点击,另一方面用于在课堂上播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编写一批红色教育读本。根据思政课教材内容去精选红色素材,用红色素材去佐证教材内容,编写一批通俗化的红色教育读本,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认知。
思政课课堂“活起来”
打造思政课的“四声”课堂。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讲理论、讲故事、说案例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有问声、答声、歌声、笑声的“四声”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师生交流成为常态;
实行“四点教学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校思政课教师逐步形成了把握教材与进行课堂教学的“四点教学法”,即“关注热点、把握难点、解除疑点和找准切入点”,使课堂教学既活跃又高效;
形成“一主五辅”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观看录像、辩论演讲、社会调查、征文比赛、参观访问为辅,灵活运用问题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及音像、图片、网络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了红色元素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多角度渗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补。
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动起来”
改变备课方式。学校改革备课制度,实行开放的备课方式,大力开展课程组内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政工干部之间,校内教师与实践教学基地讲座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学校领导也参与集体备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拓展思政课教师发挥作用的平台。思政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外,还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校报、校园网、学生社团活动中发挥作用,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重大热点问题等及时发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理论武装,对学生社团的学习研讨活动给予指导;
做到学思行一体化。学校通过对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考核、评价、评优的改革,促使学生把学习红色历史、思考红色文化与践行红色精神相统一,推动了学生唱红歌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与演讲比赛活动、送文化下乡活动、“信仰之行”意志锻炼等活动的大力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把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用好黄冈红色元素讲好讲活思政课是一篇常做常新的大文章,我们将进一步把好的想法变成做法,把好的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把教学改革的成果写在大学校园里,写在大学生身上。(黄冈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居继清 周青鹏)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