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浙财大思政课堂成表演舞台 “角色体验式”教学改革正在进行

2016-11-30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     作者: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赵蕾 陶臻 俞泽远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2016级同学们正在准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考试,这是他们入学以来的第一次期中考。
可授课教师华正学没有拿出白纸黑字的试卷,而是精心为同学们布置了一个表演舞台。不仅如此,还为同学们提供了戏服,从清末王公大臣、军阀头目到国民党宪兵、无产阶级队伍的服装一应俱全。
不考试?为什么,华老师说,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表演来刻画慈禧太后、詹天佑、康有为、李大钊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人物,用自己的声音、动作和神情来书写这份期末试卷,考试评分将以舞台剧本的思想深度和同学们的投入程度为标准,突破了传统思政课“背多分”的印象。
“表演舞台”成为课堂新形象
这场期末考试共有两个班级参演,分别是16级的会计学精益班和非诉法实验班,每班各30人,共60人。华老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自行编剧排演。表演一共设置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顽固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等6个阶级。教师在两个班各选取6名学生当队长,再由队长和4名队员组成小队,抽签领取表演的阶级。
选定阶级之后,学生将独立完成剧本编写并组织排练。两个班之间同时形成PK模式,让这个表演舞台更加吸引同学。为此,课程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花费资金约9600元,采购110件(套)近现代历史时期各类人物的经典服装,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表演。
演出当天,两个班的学生在非诉法实验班的教室里布置了简易的舞台和观众席,两班派小队轮流上台表演。同学们运用ppt等多媒体的方式加强舞台效果。演出中也不乏有反串、改写等新鲜元素。例如,会计学精益班同学表演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天王洪秀全就是由女生扮演的
舞台表演启迪学生历史思考
“这……这联军的子弹怎么打到宫里来了!荣禄呢!快把他找来问问情况!世事难料啊,谁会想到我会有那么一天,打扮成个汉人的模样……”穿着刺绣戏袍的“慈禧太后”满脸忧愁地坐在藤椅上,表演的女生潘晴阳细声细气地说着台词儿,让老师和周围的同学忍俊不禁。
对于潘晴阳“慈禧太后”的表演,华老师说:“现在你敢融入角色,在历史剧中丑化自己,将来才会敢在社会上真正扮演自己的角色。”
其实,这是来自会计学精益班“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太后西逃”一幕,从台词到动作,从声色到神情,都是他们自己读文献、看资料以后编排设计的。
小队里的刘辰希饰演了太后身边的奴才“小李子”,作为编写剧本的一员,她提到:“改良派在历史上相当于一个过渡的阶级,我们的着重点在洋务运动之后、辛亥革命之前这十多年里的历史片段。组内成员通过阅读、上网搜索文献资料,对大量的历史史实作出取舍,最终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够演出来的历史片段,如‘公车上书’‘太后西逃’等。” 一旦有了方向,剧本编写就容易多了,只要根据自己负责的具体场景进行构思就可以。
至于舞台剧的角色,队里成员也很有默契地按照自愿和适合度进行分配。比如潘晴阳比较有气场,也放得开,适合慈禧这个角色。“而我虽然是女生,也想突破自己,就勇敢挑战了太监‘小李子’的角色。”刘辰希说。当然,经过自己的理解去创作剧本、表演剧本,加深了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很有价值和意义。
16级非诉法实验班的罗开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员。在剧末,他穿着中山装大气地展现了一段孙中山的演讲。他说:“从敲定剧本到排练结束花了四五周的时间,这对于我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穿上中山装的那一刻仿佛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做艺术!孙文先生的演讲真心难,但演完感觉释放了自己,挺有成就感的。”
在一场场演出中间,老师常常会穿插几句点评,让同学们对历史情节的理解更准确,对历史人物的把握更到位,对历史剧表演更有自信。比如关于历史剧中的台词问题,华老师给出了建议:“引用人物的原话,讲究的是神色;而自己创作的台词,比的该是思想。”
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知识认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本学期开始,学院在“纲要”课教学中主要开展以“角色体验式”为主要范式的教学改革,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让一系列历史短剧成为课堂“翻转”、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形式。
同时,课程实行专题化教学,共分为十一个专题,包括“跌落与崛起”“侵略与反抗”“呐喊与徘徊”等,扩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吸引性和实效性。
通过教学改革,老师和学生被置于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位置。老师从知识传播者变成行为、思想的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朝着课程和专题教育的方向学习,而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亲身体验者,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认同。
华老师谈到:“‘纲要’课教学要适应青年学生的特点,专题设计要有鲜明的问题认识,同时要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方式。通过专题化教学、角色体验,让学生回到历史场景,扮演历史人物,体会当时历史人物在民族危亡关头的思考和奋斗。从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别的阶级没有成功,而中国共产党成功了。并以此批判歪曲和抹黑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错误现象,让学生坚定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的正确性。
“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挺喜欢这样的表演,这比以前上思政课轻松了不少,而且还可以扮演历史人物,体验革命的艰辛,更能掌握课程的内容。换上戏袍的瞬间,教室里的氛围就明显不一样了,同学表演的时候,仿佛这段历史就在眼前。希望这样的课堂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意思!”16级会计学精益班的许运多同学说。
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将成主流
除了“纲要”课的改革,浙财大从本学期开始全面推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主体上开展以“专题化、组合式”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改革。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入手,逐渐发展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等课程。
例如,思修课以“行为养成式”为主要范式,执行“2+1”的教学模式,从现有3个学分中单独划出1个学分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概论课开展“问题讨论式”教学;马原课实行“经典品读式”,让学生通过“诵、读、品、悟、行”,更好地消化经典美文。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