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学术研讨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刊1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2016-12-26     来源: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未知

2016年12月18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刊1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宣部思政所等三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光明日报》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和编辑参加了本次会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编艾四林教授主持会议。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讲话中指出,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两刊发展献策献力,对办好刊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年前的12月29日两刊创刊,至今才经过一年时间,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十分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时代呼声中,两刊应运而生。一年来,两刊的编委会坚持入主流、学术性、高水准、国际化的办刊目标,取得了突出成绩。会上专家学者提出的很多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当前,需要认真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结合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围绕“四个服务”的要求不断创新,把学科建设好,把人才培养好,把研究搞好,这是两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围绕提高刊物影响力、传播力进一步努力提升办刊质量。当前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需要理论支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作用。最后,陈旭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加大对马院和两刊等相关工作的支持,期待马院为清华大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一年以来两本刊物的办刊水平和取得的成绩。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他指出,办好两刊仍需进一步明确顶层设计和发展理路:一是两刊应办出中国特色,充分体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一目标相结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引领和带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在增强国际视野的同时扎根中国实际,推动话语创新;二是两刊要更加增强服务自觉,要进一步明确办什么样的刊物、怎样办刊物、为谁办刊物的问题,为办好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服务,为学科发展服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三是要增强办刊和办好刊的自信,提高自信能力,使之成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强阵地。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在致辞中指出,两刊创刊一年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汇聚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应。她希望两刊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聚焦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问题,破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建设难点问题,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影响。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在讲话中表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主旋律的高水平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以及作为主力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开展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希望两刊充分发挥理论阵地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作为两刊编委会顾问进行主旨发言。她指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高校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极具指导意义,要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两刊的未来发展方向,她强调要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使两刊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随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主编吴潜涛教授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行主编肖贵清教授分别介绍了办刊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自创刊以来,聚焦前沿热点问题,集中反映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坚持“入主流、学术性、高水准、国际化”的办刊特色,刊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2015年12月,两刊的创刊号一经刊出,引起了理论界极大关注。两刊的创刊号共计发表论文30篇,其中10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转载率达33.3%。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已出版的六期中有12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等转载,单期转载率最高达46.8%。《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已出版的四期中有6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文摘》等转载,单期转载率最高达31.2%。
会上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教育部原社政司司长杨瑞森教授,中央党校科社部赵曜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教授,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田克勤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声教授,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韩庆祥教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邓纯东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宏波教授等专家学者就两刊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会专家指出,两刊应明确总体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要具备全球视野并聚焦中国问题,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大问题研究,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概念、新表述,同时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扩大两刊的受众范围,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成为高水平的理论阵地。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