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对话焦点问题提升教学实效性

2016-05-03     来源: 未知     作者: 未知

福建师范大学长期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05方案”实施以来,在前期对话教学、辩论式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等方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整合论证,初步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对话式教学改革探索模式,即以学生的疑惑、困惑为切入点,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支持为重点,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交流、双向沟通为核心的系统集成式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过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更加紧密,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实现课程教学入脑入心,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对话式教学改革探索的创新点体现在: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动力创新 
 
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遵循教和学的规律,既要解决正确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的问题,又要解决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问题。对话式教学法改革主要针对三个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现象;二是教师希望增强教学吸引力,但受制于知识结构、教学准备时间不足等障碍;三是集体备课、教学支持系统建设的常态化、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话式教学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平等对话,提供思考的方法和供参考的资源。在教与学的动力上增强教师教的主动性,学生学的选择性。长期模式化、重复性的教学劳动,使教师容易产生无价值感和教学倦怠,以学生关注的问题为中心,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挑战性。如学生提出:“男女恋爱过程中应该更强调遵守基本道德要求还是更强调感觉呢?”“国民党确实像课本里描述的那么恶劣吗?”“各种组织、部门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当前落实情况和创新之处在哪里?”“我了解主次矛盾的原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总是忽视,该怎样更好地把哲理用到生活中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与学生的自身成长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有些问题尖锐又深刻,无法从教材中获得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师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希望获得共识,也宽容不同见解,着眼于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 
 
二、强化教学过程,聚焦集成创新 
 
对话式教学改革旨在突破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障碍,建立应对机制,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分课程、全方位、系统性的集成创新。 
 
分课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4+1课程分工不同,各有特色,我们针对不同课程,围绕对话式教学理念,实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探索。如《原理》课学理性强、抽象性高,采用 “理论框架+系列讲座”的形式。所谓“理论框架”即概要性地讲述每章节的逻辑线索、中心问题、重点和难点,课后学生自学详细内容。“系列讲座”即根据相关原理对其进行拓展和深化,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及教师研究的方向,联系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教学专题。《基础》课涉及面广、贴近学生实际,采用“滚动式专题授课”模式,即从解答学生关注的思想认识问题的视角来转化教材体系,选择专题,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选择专题,并在不同教学班级滚动教学,使教学内容针对问题,教学形式灵活,形成优势互补。《纲要》课具有时间逻辑性强、注重史论结合的特点,采用“专题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模式,以专题来组织教学内容,以研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价值。2012年,4门课程均获得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现已临近结项,在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全方位创新:我们将教学方法改革视为系统工程,将教学方法改革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教学反馈3个环节进行创新,既注重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还配套进行实践教学和考核制度改革。对话式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机制,从2012年开始,我们形成了对话式教学的三项机制:第一,对话议题的筛选机制。从学生需求出发,形成常态化的学生思想热点调查机制。建立了期中教学反馈与期末教学评价结合,个别了解与整体筛查结合的问题调查机制。2013年在全校所有授课班级中进行学生关注问题的调查,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的基础上,各教研室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认真挑选对话议题,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对话议题的嵌入机制。组织集体备课,使教师合作探讨成为常态,形成统一要求和教师个性化选择相结合对话教学探索。第三,对话教学的保障机制。成立数据库资料搜集小组,聘请一定数量研究生和本科生,给予适当酬劳,进行数据搜集和专业化制作;改革考试制度,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将学生准备情况纳入平时考核,使之具有吸引力。各课程平时考核的比重基本达到30%,有些课程达到40%。 
 
系统性创新:学生成长是多种因素相互消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对话式教学改革注重课程间的分工与合作,不仅针对当前教学班的学生,更着眼于其四年的成长,建立分课程的协作机制及对话议题选择的协商与合作机制,从整体上思考学生成长不同阶段、不同学段面临的问题。如大一学生关注适应新环境,关心自己的爱情、学业等;大二学生关注个人成长方向选择;大三学生更多关注抽象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四学生关注职业选择、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4门课程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关联,互相配合,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不同设置不同的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交流。 
 
三、加强教学准备,进行辅助创新 
 
教学方法改革需要集体协作,同时还需要外力的辅助和推动。在改革探索过程中,我们采取教学骨干先行先试,教研室集体攻坚,学生数据搜集小组辅助的模式。实施对话式教学,课堂的掌握难度加大,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出特殊要求和挑战,要求他们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基本原理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自如;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具有比较敏捷的思维和比较流利的语言表达,以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比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各教研室挑选教学骨干先行先试,如《纲要》教研室选择10个专题,挑选5位教师进行探索,《基础》教研室虽然全体教师都参与滚动教学,但是教学骨干承担的专题难度大、数量多。在教学骨干试验的基础上,教研室针对改革探索中的问题进行集体攻坚,破解本课程对话式教学的难点,并进行理论提升和实践检验。 
 
在教学准备环节,我们重点探索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网络化时代,各种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且鱼龙混杂,对教师的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提出挑战,凭借个体的力量无法有效应对。我们组织教学辅助小组,聘请9名硕士生和本科生,搜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视点、专家观点、时事要点、舆论热点等分类资源,通过专业化手段将其制作为图表、视频、图集等授课资源,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辅助支持创新。教学辅助小组搜集整理的内容既包括当前的理论动态,与课程相关的新闻资讯,还包括学生关心的身边人、身边事。资料的筛选侧重于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对话提供支撑资源,为学生的选择判断提供辅助资源。通过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形成可供共享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对学生思想发展状况的资料积累,为把握学生思想发展规律提供素材,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 
 
我校的对话式教学改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12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检查中获得“优秀”,且在评估结论中明确指出:“在省内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畏难情绪,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本项目已入选教育部教学方法改革推广示范项目的培育项目。我们将在长期和广泛的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针对性,不断补充、修改、完善,使之具有借鉴价值和示范辐射效应,力求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度、广度、覆盖面上有更大的突破。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