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尝试“将盐溶在汤里”

2017-07-14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樊丽萍

赶在暑假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彭亚萍教授,提交了一份校级重点课程项目申报书。围绕《土木工程概论》这门专业课,彭亚萍打算升级授课团队: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成员还将新增一位来自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专任教师。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类似彭亚萍执教的校级重点课程有28门。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这所大学开始了全新的教学实践。用校长陆靖教授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将盐溶在汤里”的尝试,思政教育元素要像盐溶化到汤里一样,让学生从“汤”里品出“盐”的滋味。 马院教师加入专业课程团队,专业课上出“思政味” 眼下,随着越来越多沪上高校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部分老师难免心生困惑:怎样才能把一门内容艰涩的专业课,教出“思政味”?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尝鲜”的彭亚萍教授认为,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修订、升级。 彭亚萍说,传统专业课《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各类注册土木工程师的执业制度,了解入职要求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个人知识才能素养的要求”。而在学校启动“课程思政”教改后,这门专业课正在开启全新的试点:在育人目标上实现扩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质”。彭亚萍正在重新设计、优化教案。比如,可以“借助失败的工程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事故责任的严重性,从内心深处建立职业的敬畏感”。 而在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竹宁副教授领衔的《运筹学》课程,也在进行类似的改革试点:把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原理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运输问题”时,就可以适时切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观点。 记者获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批启动的28门重点课程建设,每一门课程团队都有一至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加入。 应用型高校启动“课程思政”教改,让思政课教师成为专业课程授课团队的成员,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雅珍看来,这不仅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而且实现了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授课目标的融通,必须调整现有教学策略、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比如,要引入更多案例讲解,通过充分的讨论来增加学生的感悟。 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烧出更适口的营养汤” 校长陆靖认为,内涵丰富的专业课程如同一碗优质的底汤,而思政教育所要传递的正确价值观则如同盐。就像盐不仅有益于人体健康,也能让汤更有味道一样,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摄入盐,另一方面也能“烧出更适口的营养汤”。陆靖表示,该校正在挖掘学校的学科背景和校史资源,“今后还将把大学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也纳入其中,打造更优质的底汤”。 事实上,作为“课程思政”教改的另一重要举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近一年来已开设出《中国智造》《中国古代技术》等一批“中国系列”综合素养课,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网上选课平台一开放,这些课程的名额被“秒杀”,为此,学校不得不多次重新开放报名系统,将名额增至最大限度,“扩招”那些有意前来听课的学生。 据了解,经过前期建设,下学期,该校还将结合校园文化开设 《景观物语草木关情》,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一带一路”车文同轨》等新的课程。 校党委书记刘宇陆表示,“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要把价值引领要素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找到最契合的点。专业不一样,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也会不一样,但“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个理念是一样的,需要做到“同频共振”。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