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高校专区

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成果发布

2016-05-03     来源: http://www.marx.whu.edu.cn/xykx/4238.html     作者: 未知

4月22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暨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坛在汉举行。
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海鹰、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泰岩、上海市教育工委德育处处长李兴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副校长许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以及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媒体、出版社、期刊的代表与会。发布会与论坛分别由武汉大学研工部部长朱伟、学工部部长屈文谦主持。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项目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沈壮海教授作主题发布。他认为,年度调查表明,积极正向、多样活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大学生普遍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追求、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状况及其成效得到充分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成效不断彰显。另外,沈壮海教授还针对调研反映出的群体差异、相互关联、网络运用、知行统一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他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遵循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又关照个别群体的鲜明特征和特殊规律;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着眼局部,重点关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又兼顾整体,努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各部分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要正视网络的两面性,在充分挖掘网络传播信息多元、形式立体、交流双向、影响广泛等优势的同时,关键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理性看待网络舆情;要积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平台,努力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的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发布会上,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认为《报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规范要求和资政育人的研究目的,充满了辩证思维、开放思维,是站在学科发展和时代前沿的思想精品、扎根实践的资政报告和工作参考;《报告》与时俱进,采用大数据分析,数据库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信息咨询、为学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报告》设计科学、分析深入、描述清晰,研究基础深厚、理念先进、编写质量上乘,已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张名片;《报告》具有很强的学术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为今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优秀的范式;从问卷设计到样本抽取,从调研施测到数据统计,从报告撰写到成果发布,课题组成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执着、坚守和热爱,着实令人感动。与会代表也为《发展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表态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发展报告》的研究工作。
当日下午,在“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坛”上,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兰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武汉大学等16家单位的代表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问题作了专题交流。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调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跨越东中西部35所高校进行。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受到学界及多家媒体的关注。《思想教育研究》、《北京教育•德育》先后发表了两组共8篇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高等教育》4月18日“本期关注”栏目首篇刊发了本年度的总体调查分析报告。发布会后,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报道了发布会及发展论坛的召开情况;人民网、央广网、人民政协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华网、东方网等转载报道有关信息。全面反映研究成果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