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实践研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党员赴红旗渠参观学习

2016-05-03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作者: 未知

3月26至27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院党委书记杨凤城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近40人赴河南安阳红旗渠开展“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与红旗渠干部学院就院校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
 
 
抵达安阳后,党员们首先观看了《红旗渠》纪录片。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是河南林县人民为了解决缺水现状修建的人工水利工程。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3月26日下午,教职工党员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与红旗渠分水闸相邻,纪念馆的主体位于一干渠的上方。在纪念馆内,随着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党员们仔细观看了当年红旗渠修建时留下的珍贵的照片、资料、红旗渠工程微缩模型、修建红旗渠的工具等展品,了解到红旗渠是在粮食紧张、物资贫乏、技术落后的艰难时期动工修建。室内参观结束后,党员们来到红旗渠分水闸,红旗渠的主干渠在此一分为三,分头灌溉林县广袤的耕地。
当晚,教职工党员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观看了《巍峨山碑:杨贵篇》纪录片。纪录片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专访为主线,详细记叙了红旗渠工程的决策、建设过程,描述了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涌现的先进模范的动人故事。吴祖太、李茂德等修渠工人为建设红旗渠献出生命的事迹让人动容。党员们被红旗渠建设者们身上所体现的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精神打动,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次日,教职工党员赴红旗渠总干渠实地参观,并徒步两小时前往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的青年洞。在巍峨的太行山崖上,通过参观总干渠沿线的实地情况,观看“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情景再现表演,党员们被修筑红旗渠工程所要面对的艰难的自然环境深深震撼,对修建红旗渠工程的林县人民表示由衷的敬佩。
参观学习期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与红旗渠干部学院有关领导就院校合作事宜召开座谈会,双方就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等领域开展合作进行深入的交流。郝立新院长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与红旗渠干部学院积极探索合作领域,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科优势,将红旗渠精神研究纳入进来,深化院校合作内容。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刘建勇也提到,希望借助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力量,开展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重大课题研究,深入推动合作交流。
3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党委书记杨凤城、党委副书记吉昌华与红旗渠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周翔、副院长刘建勇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面推进学院党委的组织建设,加强对教职工党员的教育培训,激励全体教职工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增强各教职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赴红旗渠开展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这次学习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落实学校党委“党支部建设年”总体部署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将依照安排,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体党员中深化党内教育,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