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名家讲座

名师讲坛第2期丨刘建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的类型与特征

2017-09-25     来源: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 未知

9月20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讲坛”第2期在人文楼10层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会议室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的类型与特征”的讲座。刘建军教授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类型及马理研究中的创新问题四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王易教授主持讲坛。45所北京高校80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研修平台进行网络报名,共120余名师生参加讲坛。
刘建军教授从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概念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根据特定语境需要加上具备延伸功能的“理论”二字,定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理论学科的理论属性。
刘建军教授从指导思想和文化现象两种不同视域界定“马克思主义”。他指出,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兼顾作为文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与党和国家事业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同时具有鲜明的信仰属性,与我们个人信仰相联系。刘建军教授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做了剖析,他指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是信仰之内的研究,同时兼顾信仰之外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行为,它体现信仰、捍卫信仰,也以信仰为指导;把信仰和研究相并列则只有研究,没有信仰。刘建军教授对如何将研究和信仰统一起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刘建军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具有动力、引导和规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支撑、深化和完善作用。他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除了具备政治性和信仰性,还体现出理论性学科的特点,并且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受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制与活动方式影响。
刘建军教授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类型。一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其他学术传统的区别,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同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不同于西方主流学术研究,不同于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也不同于以往马克思主义研究。二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自身学术类型的特征,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一种以理论性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度”为上、“原理”为首、“思想为王”、“大题小做”,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讲究研究视野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三是划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内部具体类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分为理论研究、现实研究、历史研究和教育研究。
刘建军教授最后对马理研究中的创新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他认为,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实际也是个概念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基本原理的范围、概括和表述等需要在结合实践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在讲座互动交流环节,刘建军教授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作为文化现象的区别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讨论,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提高研究能力提出了鼓励和期待。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讲坛”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7年6月开讲以来,现已举办两期。讲坛拟邀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名师,面向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