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思政课: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2018-08-31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作者: 未知

2018年8月22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研究高层论坛暨纪念《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数十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与会,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及思想政治研究专业期刊的现状、问题、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景文教授认为,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教师要更新观念,发扬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营造教学中的创新点和亮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它的培养和形成需要不断的刺激和强化,一蹴而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决策者、操作者仍然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分析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上海外国语大学赵鸣歧教授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的难点问题。无论如何创新,都是内容为王,思政领域的创新一定要在理论上、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当前思政课程教学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思政教学的方法。思政教学如何与现实结合,如何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思政。老师们要注重把握思政课的建设标准,理清课程标准以后,才能把思政课讲好。现在的理论深化和理论总结还有所欠缺,因此《思想政治课研究》这本杂志可以进行系统深入的报道,把上海思政教学的经验推广到全国,这样的做法不仅对杂志的发展有好处,对思政课的发展也会有帮助。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赵勇教授提出了三个观点:定位、定向和定力。从定位来说,《思想政治课研究》依托华师大马院,这样的期刊,全国只有五家,这决定了我们有很多高校里的资源可以调动,有底气也有能力来办好。从定向上说,思政教学研究的课题成果应该得到大力呈现。要重视培养忠诚的受众群体,重点培养马院平台向3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作者,以扩大影响。目前中学和高校的思政教育是泾渭分明的,但是从整体来看,要专门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特色主题。从定力角度来说,我们要有一份恒心,要有工匠精神把杂志刊物办好,办出影响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李国娟教授认为,要让思政课的亲和力植根于学生的需求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和期待。具体来说,学生的期待分为3点:1,要植根于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学生就业压力大,这是非常现实的,也是思政课教育面对的很现实的一个困境,这种困境的解决可以通过课堂心理教育训练,或者邀请社会名人讲课来加以解决。2,要植根于学生的自我成长、素养提高的需求。希望思政课能担负起人文教育的职责,让学生在自身人文素养提升和思政课学习之间架起桥梁。3,要让思政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现实社会的实践要求,满足精神成长需求。可以带着学生深入学校周边的社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丰富人生体验。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研究员认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该着力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两大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好六大育人任务:第一,优化主体育人,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第二,落实课程育人,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第三,深化科研育人,增强思政课科研含量;第四,推进文化育人,,提升思政课文化涵养;第五,强化实践育人,丰富思政课社会实践;第六,推动网络育人,拓宽思政课网络阵地。具体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立场上“有魂有魄”;理论上“有棱有角”;内容上“有血有肉”;语言上“有声有色”;态度上“有情有义”,方法上“有内有外”。
上海电机学院何小刚教授认为,当前的思政课有一个问题,授课的老师在思政方面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可能不是学历史出身的,也可能不是学政治出身的,也可能不是学伦理出身的,所以思政课的老师要学黄帝内经,山海经和道德经这三经,学完了再来进行思政课的教学。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而现在青年大学生中会出现很多不可思议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落到了思政老师的肩上,这就需要先对老师进行中国文化的普及,把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
上海商学院陈志强教授认为,当前仍然需要思政课理论的深度支撑。思政课改革还有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应该如何构建等。这些问题在课程改革中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思政教育,根本上说离不开课堂。现在行走课堂、网络课堂、空中课堂等课堂建设,成效如何,还不好说,回归课堂最本质的东西,是最重要的。社会上有戏言,中学教育是指挥棒下的思政课,是玩命的思政课,而大学的思政课是最轻松的思政课,为什么有这种论调的出现,也是值得众多学者思考的。
华东理工大学杜仕菊教授说,她曾听一个年轻教师的讲课,本来内心觉得这么年轻的老师上好思想政治课很难,结果却出人意料,那位年轻老师讲的很好,并且能熟练地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非常令人吃惊。所以,育人是大学科研的本质特征,要想提高教育质量,要以高水平的育人作为支撑,提高教学水平。因此科研育人的意识要强化,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进一步深化。要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养,强化科研成果对教育的支撑作用,并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