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教学改革

引导大学生“学习筑梦”!看吉林高校思政课有哪些新变革 | 奋进之笔我来写·地方篇⑩

2019-01-22     来源: 微言教育     作者: 未知

站在2019年的新起点,回望2018,有许多教育政策让我们受益匪浅,温暖于心;有许多教育故事让我们心潮澎湃,难以忘怀……回望过去一年教育走过的路,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行动是我们沿途最有亮点的风景。
近期,微言教育推出“奋进之笔我来写”专栏,通过攻坚篇、地方篇、高校篇三大篇章,记录教育系统这一年来书写“奋进之笔”的新做法和好故事。今天推出地方篇⑩,聚焦吉林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踏上“教育小微”专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长春光华学院组织“学习筑梦班”学员开展重走革命路实践教育活动,学员在进行“自制红军餐”体验式学习。(资料图片)
第十站:吉林
打牢青春思想基础 坚定人生理想信念
“学习筑梦”是2018年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出的最响亮声音,打造的最鲜明标识。通过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开辟“学习筑梦”思政课程新阵地,鼓励专业课教师当“学习导师”做“大先生”,引导学生自己讲思政课,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渠道,发挥青春梦塑造引领作用,努力将推进高校思政建设融入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一年来,吉林高校思政工作发生了深刻变革。随教育小微一起来看看,吉林省的具体做法↓↓↓
■连续举办两届的全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吸引800多个学生团队、5000多名大学生参加。
■有效整合省内红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建立4个系列37个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
■组建了12个“学习筑梦”选修课教学团队,每个团队都由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组成。
■开通“学习筑梦”“好好学习”微信公众号,各高校网站开设“学习筑梦”专栏,形成了联通全省70万大学生的“学习筑梦”网络矩阵。
■打造20多个“学习筑梦”“青马工程”系列新媒体平台。推送“指尖上的学习课”,形成了“学习筑梦”课上课下实时连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师学生随时互动的新模式。
1
课堂:渠道更广,阵地更全
■将奋力打赢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攻坚战,作为“学习筑梦”的重头戏。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吉林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上举棋落子、排兵布阵。
■2018年,吉林在全省高校新开一门“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本科24学时1.5学分在一、二年级开设,专科12学时1学分在一年级开设。随着选修课在全省高校全面开讲,紧扣时代命题,回应青年关切,引领青春筑梦,已成为吉林高校“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的共同特点。
■全省高校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原本要求每校先期遴选两门专业课进行试点,由于专业课教师热情特别高,一些高校试点课程达到十几门、几十门。
2
教师:突破自我,飞跃提升
■长春师范大学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各方面,将提升所有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每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新思想学习研讨,成立校院两级“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抽调思政课骨干教师作为课程共建人,有效提高了该校“学习筑梦”选修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学习导师”是吉林高校“学习筑梦”行动的标配。从2018年起,吉林高校普遍建立了“学习导师”队伍,为青年学子答疑解惑,面对面进行思想引领和理论辅导,促进师生同进步、共成长。
■在建设“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师资队伍中,吉林将培养“四有好老师”作为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更是将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
3
学生:拔节生长,勇担重任
■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网络空间,被吉林高校“学习筑梦”充分挖掘利用,年轻学子在这里汲取着新时代新思想的营养。拔节成长的声音,犹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吉林高校在院系层面设立学习课堂,在班级开辟学习园地,以寝室为单位建起学习小组,以此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传播全覆盖,使理论骨干与普通学员互相促进、理论学习与日常思政相互融合。
■校园之外,是广袤的天地,有生动的国情、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实践,是“学习筑梦”的第二课堂。吉林将分散在省内各地的抗联遗址连点成线,相继打造了两条重走抗联路实践教育活动精品线路,同时开展学习参观、社会调查、帮困扶贫、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针对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鲜明特点,各高校把网络作为“学习筑梦”重点抢占的阵地。网络思政,拓展了大学生的筑梦空间。通过“学习筑梦”“好好学习”微信公众号,各高校网站“学习筑梦”专栏等平台,搭建了联通全省70万大学生的“学习筑梦”网络矩阵。用学生喜欢的网言网语、微言微语传播新思想,讲中国故事、吉林故事、吉林高校故事,既“抓眼球”又“触灵魂”,极大提高了“学习筑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故事①
思政讲堂贯通成长锻造“强国一代”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刘强“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一课,让长春中医药大学王新老师颇有感触,“没想到一名大学生能把思政课讲得这么好,这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了压力”。刘强在参加了思政课大赛后创办了学习社,他的另一课程“强国一代”,已在大中小学宣讲29场。
故事②
思政改革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的学生们从上个学期开始对《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爱不释手,这都源于学校“说、讲、读、赛、网”思政课教学改革。主题说课、讲思政课、研读经典、以赛代考、网络微课,使思政课堂实现有效翻转,大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的表现可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到本学期初,全校有9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张洪昭惊喜地说。
故事③
思政课程引领信念叩响时代大门
作为试点高校之一的长春师范大学,单是选修课方案研讨会就开了11次。最终,筑民富国强梦、筑文化自信梦、筑青春报国梦等12个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专题出炉。
课程甫一开讲,便得到学生热烈追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端民主讲的“新中国GDP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逆袭之路”场场爆满,学生张安晶说:“从来没想到经济专业课居然能和思政教育结合得那么紧密。”
故事④
思政融教点亮梦想助推专业发展
“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启动之后,很多学校都面临一项新挑战:如何让专业课教师说“思政话”,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关键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深学透,才能实现专业课教师话语体系的转变。”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肃说。
为此,长春理工大学组建了12个“学习筑梦”选修课教学团队,每个团队都由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组成。大家一起精研细读新思想,反复磨课,商量细节。如今,“追光筑梦”系列课程成为该校大学生关注的新热点。
故事⑤
思政火种厚植民族焕发生命光彩
长春中医药大学20多个“学习筑梦”“青马工程”系列新媒体平台,是大学生每天必访的精神家园。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说:“抓好‘学习筑梦’,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精神追求。希望通过这项工作,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成为一颗火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为实现中国梦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李晓杰
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扎实开展“学习筑梦”行动 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吉林省以“学习新思想,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高校扎实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载体,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学生头脑,探索培养时代新人有效路径。
一年来,吉林省在全省高校全面开设“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在校级层面设立“学习筑梦班”,在院系层面建立学习课堂,在班级层面开辟学习园地,在寝室层面成立学习小组,利用省内红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建立37个“学习筑梦”实践教育基地,突出新思想学习教育,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渠道,落实高校党委政治责任,发挥青春梦塑造引领作用。
有力推动了新思想“三进”工作。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紧紧围绕新思想构架体系进行系统化讲授,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具体化引领,围绕学科专业特点进行潜移默化渗透,既注重在理论教育第一课堂打牢思想根基,又注重在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强化责任担当,更注重在网络思政第三课堂拓展筑梦空间,做到了三个课堂同步推进,高校学生全面覆盖,有力推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大学生头脑。
有力推动了“大思政”格局形成。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包含理论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等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特别是在消除思想政治工作盲区断点,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上进行有益探索,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力推动了高校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赋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时代特征,拓展实践教育基地的领域范围,突出校园网络媒体的育人功能,将高校思政课放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来建设,在传统课程之外增设了“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全面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化了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更宽广、阵地更坚固,育人实效更加显著突出。
来源 | 据《中国教育报》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