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资讯平台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2019-08-08     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李捷

问:为什么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答: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想源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也是如此。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简单地适应自然,而是可以通过实践有意识地改造自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马克思关于人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大自然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地指出:“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他列举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沉痛教训,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任务,从而“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常过程的干预所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
第四,马克思主义指出了造成自然界资源和生态严重破坏的社会制度根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信基础之上的。
从以上这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基本原理中不难看出,从这些思想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着一条红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上述基本原理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正是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为原求是杂志社社长,现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会长)

版权所有 © 2016 - 2025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0536  京ICP备10054422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